第93部分(第1/4 頁)
“啊?”張明愣住了,同仁堂集團是一棵參天大樹,明仁堂頂多算一根小草,就算加上明仁醫院,從規模和名氣上來算,遠遠沒有人家一根手指頭粗。而且最重要的是,明仁堂和德仁堂是盟友,德仁堂是怎麼出現的?說的好聽是百年本地企業,實質上就是從川省同仁堂出走的一批藥師自己另立爐灶,再經過一大串稀裡糊塗的收購重組解散合併等等操作,變成了鄂省本地企業德仁堂。
同仁堂和德仁堂在鄂省拼了這麼多年,相當於是全國性大鱷過江龍與本地巨頭九頭蛇在惡鬥一般,現在要張明左手牽著馬老一家人,右手再牽同仁堂,這種事情張明怎麼可能做的出來?
鄂省的高階中藥店零售市場原來是同仁堂60%,德仁堂30%,另外的市場被另外其他幾家藥店瓜分。在張明變態的靈氣轉化下,明仁堂提供了大量高檔藥材,德仁堂收益最大,在高階市場雖然還是30%,但是同仁堂下滑到20%不到,其餘的高階市場全部被張明自己的明仁堂吃下,一個人佔據了江城高階市場的一半以上。
張明猶豫了,樂名海笑起來:“不瞞你說,第二個要求是我兒子提的,並不是我的意思,你聽聽就好,有興趣就去找他,沒興趣就不用管了。書你拿去吧,老頭子我只要沒病沒災,還管的了其他人不成?”
劉校長在一旁小聲解釋道:“同仁堂集團是一家大型國有控股公司,大股東是京城國資委。所以樂老,呵呵,你懂的。”
張明恍然大悟,這不和德仁堂一回事麼,德仁堂也是被鄂省中藥公司控股,難怪馬老這個創始人這麼悠閒悠哉。笑道:“那就多謝樂老了!我來給樂老您檢查身體,至於合作,看我的心情吧~”
“哈哈~”兩老都笑起來。
第173章 機緣得丹方
書名:《藥理》
作者:李紀元
總綱:四類目,醫,強,毒,病。
醫類為外科,急救科相關知識,對外創傷,內傷,骨傷,昏厥等情況有詳細解說。
強類為處方類,對各種虛弱症有對應的處方單。
毒類為雜類,防毒與下毒都有涉獵。
病類為處方類,主要對各種病症有系統的望聞問切以及應對方式介紹。
對比前幾天在京城中醫藥大學圖籍內容,張明立即看出李紀元的差距。本質上李紀元是一名遊醫,從太醫院被趕出來後雲遊四方,碰到了奇遇才有了一番成就。他的著作非常隨意,除了這四大類分的有模有樣,但是一到類目裡面的病例或者處方內容,簡直是亂七八糟,想到哪裡寫哪裡,今天寫一點過一個月再接著寫一點,每天更新不準時,經常斷更,從來沒有爆發過!
張明匆匆翻過,他要找的丹方應該就在這裡,果然在強類目中,有壯陽補腎強身健體微補虛弱等說明,張明回憶起圖書館看過的資料,發現有一條有些怪異,除了一些名貴草藥之外,配方中有幾個藥名從來沒有聽說過,李紀元對此配方的註腳是練武之人服用,可健體排毒。
排毒?張明突然想起來,自己一開始在吸收靈氣,運轉全身經脈的時候,身體確實排出一些雜質,時間長了,身體強壯很多,再也沒有生過生病,看樣子,這條配方應該是修煉之士口中的煉體級配方了。
再接著檢視,結丹期的配方也有,李紀元寫的相當隱晦,這條配方的作用是生精,除了不認識的幾條藥物名錄,還有不合理的藥物數量搭配,比如付錢子和苦靈花以及芨悠草的比例是1:50:300,修煉之人肯定一眼就看的出來,生精就是丹藥產生靈氣,增加自己內丹修為,普通醫生看到這裡只會覺得著者是胡言亂語。
根據這本書上傳來的靈氣濃度判斷大約就是順治期間,張明確定是李紀元所書無疑,暗暗感嘆自己還是運氣好,想什麼就有什麼。秉著專業鑑定師的職業操守,張明咳嗽一聲:“請問持寶人,這本書是怎麼得來的?”
樂名海和劉校長都笑了,樂名海笑道:“小張,你真是職業啊。好吧,我就當一回持寶人,說說它的來歷!這是我們家祖傳醫書,從康熙年間創店起,估計它就存在了,和我們家祖各式各樣的醫書擺在一起。當年我翻看時,留意到幾條專門為學武之人開出的配方,但是很多藥名特別古怪,一直都沒當回事兒。劉老問我,我才想起來有這麼一本書。”
張明繞繞頭裝傻:“這本書是真的,有幾百年歷史了,不過這個李紀元是誰?”
樂名海介紹了幾句,只提到他是清朝太醫院的人,張明這下明白了,修煉之人和普通人接觸到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