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括用於修築鐵路的款項。
相關舉動遭到日本的堅決反對,張作霖當局被指責為破壞了“禁築滿鐵平行線”的規定,借款被迫取消。
此外,張作霖還打算向美英借款2000萬建築葫蘆島港,以打破日本在大連港的壟斷局面,也引起日方的不滿。【清朝末年,也有日本企圖侵佔東北和美英插手東北鐵路之舉。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近現代中國的悲劇,在不斷重複。】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 三場奇怪的戰爭·三個狼狽的軍閥(25)
與此同時,奉系勢力涉足江浙,與孫傳芳構成矛盾。並且,共同控制北京政府的馮玉祥和張作霖之間也一山不容二虎,矛盾逐漸激化。1925年10月,孫傳芳聯合馮玉祥等,通電討奉。吳佩孚也趁機東山再起,自稱十四省聯軍總司令,宣佈“討逆”。一時間,奉軍陷入人人喊打的被動局面,奉系內部的矛盾也開始顯露。1925年11月,馮玉祥暗中與郭松齡、李景林結成反張作霖的同盟。
郭松齡早年曾加入同盟會,1917年參加護法軍政府,任警衛軍營長,受三民主義影響較深,對日本的蠶食侵略和張作霖的賣國協定深為不滿。郭松林曾為張學良老師,對張學良的影響很深。
奉軍分新舊兩派,舊派首領為張作相,新派為楊宇霆。新派中又分士官派和大學派,士官派以楊宇霆、姜登選為首,大學派以郭松齡、李景林為首,幾派之間互相傾軋,由來已久。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新派逐漸得勢。張學良特別倚重的郭松齡,為同僚所忌。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張宗昌、楊宇霆、姜登選、李景林等都得到了一省督辦職權,郭松齡想謀求熱河都統,被楊宇霆所阻。於是,郭、楊矛盾加深。
奉軍在浙奉戰爭中慘敗後,張作霖準備公開承認日本以前提出的“二十一條”,以換取日本的大力支援。正在日本觀看“秋操”的郭松齡聞訊後,立即回國。
11月22日,馮、郭、李簽訂了“反奉密約”:反奉成功後,由李景林治理直隸、熱河;郭松齡改造東三省;馮玉祥開發西北。當天,郭松齡發通電,要張作霖立即讓位,由張學良接管大權;要求楊宇霆立刻下野,宣佈國奉兩軍停止交戰等。
23日,郭松齡在灤州以軍團長張學良的名義召開軍事會議,乘機監禁了奉軍將領裴春生、高維嶽等,宣佈獨立,強調反奉宗旨為:張作霖聽信楊宇霆讒言,窮兵黷武,以致激成大亂,四面受敵,這樣非但直魯不保,恐東三省也將被奪,主張和平統一,反對內戰。要求張作霖下臺,擁舉張學良為司令。並將所部7萬人編為四個軍,宣佈班師回奉通電。25日,馮玉祥、李景林宣佈“中立”,通電敦促張作霖下野。
郭軍於26日突破榆關,27日過山海關,29日奪取綏中。張作霖趕緊任命張學良為前線總指揮,堵擊郭軍。30日,郭松齡將所部改為東北國民軍,自任總司令。
張作霖見形勢危急,遂向日本求援。關東軍司令白川義則派參謀長齋藤義夫少將向張作霖提出了日本在必要時出面阻止郭松齡的五項條件:
1。 日本臣民在中國東三省和東部內蒙古均享有商租權,即與當地居民一樣有居住和經營工商業的權利;
2。 間島地區行政權移讓日本;
3。 吉敦鐵路延長並與圖們江以東的朝鮮鐵路接軌和聯運;
4。 濺昌道所屬各縣均准許日本開設領事館;
5。 以上四項詳細實施辦法另由日、中外交機關共同協商解決。
這就是《日奉密約》。經張作霖同意,雙方在密約上簽字。
12月5日,郭軍克連山,6日克錦州。這時,熱河都統闊朝璽回師援奉,馮玉祥部宋哲元乘機佔領熱河。郭軍得宋軍支援,聲勢更盛。
郭松齡兩次致電日本公使和駐華外交團,宣告保護在東北的外國人,尊重既成條約,要求日本和各國嚴守中立,不要干涉中國內部事務。日本要求郭松齡承認與張作霖訂立的一切條約,遭到拒絕。
12月8日,日本內閣做出決議,令關東軍司令官“速施警告,將駐屯軍,作適當配置”。同日,關東軍迅速由鐵嶺、遼陽、海城等地集結到奉天省城警戒,宣告不干涉中國內戰,又同時警告郭、奉兩軍不得擾及滿鐵附屬地及日軍守備區域。
13日,郭松齡軍攻克營口,瀋陽震動。張作霖大驚,準備下野,逃往旅順。郭軍進抵營口車站時,遭日軍無理阻截。
15日,日本內閣決定:從其本土和朝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