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起感應作用;因為暴雨就是它的情人,狂風就是它的朋友。那時節,荒原就成了精靈神怪的家鄉了;我們有時半夜作逃難和避禍的噩夢,模模糊糊地覺得四面都是荒渺昏暗的地方,這種情況,一向找不到底本,現在在荒原上找到了;這種情況,夢過了以後就再想不起來,現在見到這樣的景物,就又想起來了。
現在,這塊地方①,和人的性情十二分融洽——既不可怕,又不可恨,也不可厭;既不凡庸,又不呆滯,也不平板;只和人一樣,受了輕蔑而努力容忍;並且它那一味鬱蒼的面貌,更叫它顯得特別神秘、特別偉大。它和有些長久獨處的人一樣,臉上露出寂寥的神情來。它有一副鬱抑寡歡的面容,含著悲劇的種種可能。
① 這塊地方:“和人……融洽”,這種人指前面說的更有思想的人。後面說“受了輕蔑”指受之於仍圃於世俗之美的見解那種人。
這一大片幽隱偏僻、老朽荒廢的原野,在《末日裁判書》①上都佔著一席之地。那一部文獻上先說它是一片灌莽紛渺、荊棘迷漫的荒原——“布露阿瑞阿”②。隨後用哩格③記載著它的廣袤。古代一哩格到底多長,我們雖然不能確實斷定,但是從那部文獻上的數字看來,愛敦的面積,從那時到現在,並沒縮小多少。採掘泥炭的權利——“徐巴瑞阿·布露阿瑞阿”④——也載在有關這塊地方的特許書⑤上。利蘭德⑥提到這一大片鬱蒼綿連的荒原,也說它“灌莽渺茫,荊榛遍地”。
① 《末日裁判書》:英王威廉第一於一○八六年頃,曾調查全國土地,載之簿冊。這種簿冊,叫作《末日裁判書》,以其所載,為最後定案所據,故名。此檔案和歐洲中古其它檔案一樣,俱用拉丁文寫成。這兒這幾句話。是連引帶敘的概括。
② “布露阿瑞阿”:原文Bruaria。中古拉丁文bruarium,為石南屬植物,bruaria則為長這種植物的地方。這是《末日裁判書》上給“大荒原”的名字。
③ 哩格:英國量道路的一種單位,它的長度,古今不同,現在普通等於三英里左右。
④ “塗巴瑞阿”:原文Turbaria,中古拉丁文。本為turba,意即“連根帶土之野草”,或“草樹腐化之泥炭”,turba變成turbaria,意即“與地主共同採掘泥炭之權利”。
⑤ 特許書:英國封建時代,往往由國王或封建主給城市、團體或個人特許書,載明可享受的權利。也是用拉丁文寫的。
⑥ 利蘭德(1506…1552):英國博古學家,曾作王家博古士,後遍行英倫及威爾士,作考古旅行。著有《約翰·利蘭德遊記》,此處所引即出此書。
這些關於風物的記載,至少都把事實明明白白地說了出來——給了我們深切著明的證據,令我們真正滿意。現在愛敦這種不受鋤犁、見棄人世①的光景,也就是它從太古以來老沒改變的情況。文明就是它的對頭;從有草木那天起,它的土壤就穿上了這件老舊的棕色衣服了;這本是那種特別地層上自然生成。老不更換的服飾②。它永遠只穿著這樣一件令人起敬的衣裳,好像對於人類在服裝方面那樣爭妍鬥俏含有譏笑的意味。一個人,穿著顏色和樣式都時髦的衣服,跑到荒原上去,總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大地的服裝既是這樣原始,我們彷彿也得穿頂古老、頂質樸的衣服才對。
① 見棄人世:意譯。原文Ishmaelitish,像以實瑪利之意。以實瑪利是亞伯拉罕之子,下生時,耶和華說:“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見《創世記》第十六章第十二節。因此以實瑪利一字,遂成“社會擯棄之人”的意思。
② 特別地層上……的服飾:英國地誌家塞門在《多塞特郡簡志》裡說:“荒原的質地是沙子。長著野草、石南屬灌木、鳳尾草和常青棘,間乎有沮洳、低澤、池塘,點綴其間。”
在從下午到黑夜那段時間裡,就像現在說的這樣,跑到愛敦荒原的中心山谷,倚在一棵棘樹的殘株上面,舉目看來,外面的景物,一樣也看不見,只有荒丘蕪阜,四面環列,同時知道,地上地下,周圍一切,都像天上的星辰一樣,從有史以前一直到現在,就絲毫沒生變化,那時候,我們那種隨著人間世事的變幻而漂泊無著的感覺、面對無法壓伏的新異而騷動不寧的心情,就得到安定,有所寄託。①這一塊沒經侵擾的廣大地區,有一種自古以來永久不變的性質,連大海都不能跟它相比。誰能指出一片海洋來,說它古遠長久?日光把它蒸騰,月華把它盪漾,它的面貌一年一樣,一天一樣,一時一刻一樣。滄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