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知不覺地從老闆那裡尋求一種類似於成長時期建立的對父母及長輩那樣的依賴感。這種現象並不罕見,值得引起你的注意。如果你習慣於取悅他人,想與別人和睦相處,並渴望得到別人的青睞,就更容易染上這種綜合徵。 誤區之四:自我侷限 人們總是習慣於低估自己,結果往往是弄假成真。對此,心理學家羅洛·梅總結道:“許多人覺得,在命運面前,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打破現有的框架需要非凡的勇氣,因而許多人最終還是選擇了安於現狀,這樣似乎更舒適些。所以在當今社會,‘勇敢’的反義詞已不是‘怯懦’,而是‘因循守舊’。”    
終身教育與職業生涯
剛剛告別校園的年輕白領,很容易以為從此再不必為考試而費心。現實卻告訴他們:考試不會從此自行消失,它總會在不遠處翹首等著你。 各類職稱考試、資格考試,甚至駕駛執照考試,都在為“考試熱”加溫。藉著“考試熱”,各類應考培訓班的廣告招牌也在都市中四處林立,時刻提醒著享受閒情逸致的人們要抓緊時間,否則就要被滾滾向前的時代列車拋棄。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我們現在可以聽到的則是一種比較有時代氣息的提法——終身教育。“考試熱”正是終身教育最直接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們為什麼依然如此熱衷於考試?接受終身教育的原動力到底是什麼? 在計劃經濟時代,一人一生可能就幹一種工作。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一個人一生中可能會換好幾個性質不同的工作。這就導致個人在職業生涯中會不斷遇到新的變化和挑戰。於是學習就變為一個人適應工作變化和迎接工作挑戰的手段。 隨著高科技時代的到來,全球資訊傳播高度發達,許多行業的更新發展都出現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勢。這也令身處這類行業的個人要不斷學習才能及時跟上行業的發展。 終身教育重在應用。根據卡納基基金會有關企業教育的調查,美國工商企業界正不遺餘力地實施企業教育專案。據統計,全美各公司每年培訓員工的總人數達到1000萬人次。這個數字與全美高等院校學生人數相當。更重要的是,美國高等院校開設的課程為40多萬門,而企業培訓的課程專案卻達1200萬門。在這些課程中,大到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培訓,小到如何接待客人投訴,簡直是五花八門樣樣俱全。而在我國,雖然企業培訓還未達到如美國這樣名類繁多的程度,但這種新鮮觀念和風氣在那些跨國公司的帶動下,顯然已經成為眾多企業的共識。 無論對企業還是對員工個人而言,終身教育都不可避免地帶有應用的功利動機。例如,由於高科技發展和全球化趨勢,計算機知識和外語知識不可避免地成為人們選擇的熱門課程。同樣,網際網路一方面使資訊傳播的數量和速度都達到驚人的程度,另一方面也使母語為非英語的人們在這場資訊變革中一開始就處於先天不足的尷尬境地。英語的學習再次被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果學習只是為了享受知識帶來的樂趣,那得等到退休以後上老年大學。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個案:英語是我的職場階梯
31歲的安靜(化名),學農出身,如今在京城最時尚的CBD商務圈擔任一家美國公司駐京代表處的首席代表。我們來看看她的職業路線: 我當初考的農大園藝系不是第一志願,可以說是自己考砸了,不得已去學農。當時農學專業很受歧視,一些家長的傳統思想是農林牧礦漁專業都是要被分到邊遠地區的。所以我雖然考上大學,心情卻一直不好。畢業分配時,國家已不再統包統分,我是北京戶口,就自己找了家公司改行做了文秘。 雖然第一份工作還不錯,但我並不滿足,一門心思想進外企。當時是90年代初,做外企白領並不像現在這樣容易實現。我當時只記得同學們說,如果想進外企,就得學好外語,而我在大學裡恰恰沒有好好學外語,因此深感後悔。 一次下班坐小公共,看到鄰座空位上乘客遺下一本書,原來是一個英語培訓班的宣傳冊。冊子裡的字字句句都在表明:英語並非一塊難啃的骨頭,只要找對學校,找好學習方法,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也是輕而易舉的。我當時如獲至寶,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那個培訓班。幾個月學下來,花去了我大半個月的工資,但收穫不大,因為當時的英語培訓市場比較混亂,各種培訓班良莠不齊。 說來也怪,正是這本宣傳冊引領我在工作之後開始了漫長的充電之旅。培訓班結業後,我對英語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報名參加了北外的一個語言進修班,但學費高得驚人,10個月三千多塊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