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時裝傳統,如果你只穿著T恤仔褲,你都不好意思上街!人家的造型是整體的。而德國的時髦就是黑色,尤其是冬天,一出門,怎麼都是黑烏鴉啊!他們認為的性感不是完美的身體和年輕的容貌,而是酷,這個酷嘛,就見仁見智啦!值得推薦的是一家我獨立設計師商店。它位於柏林某一條商業街。那家店裡的鎮店之寶便是各種各樣衣服圍巾和包包上小骷髏的圖案,我還買了兩對小骷髏的髮卡、耳環和一個粉紅色的別在衣服上的標,雖然價格昂貴得離譜,也得忍了,誰讓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呢?
今年德國天氣正常了一些。我們到的前兩個禮拜幾乎每天都是碧雲藍天,最享受的就是開車去湖邊游泳嘍!人家都是不穿衣服游泳的,剛開始我怕怕,只好穿著泳衣躺在湖邊聽音樂,很快就被他們無拘無束地快樂吸引了。我聽JAKOB講,德國人很希望人與自然融為一體。他們的確做到了讓身體作為身體。看著他的弟弟一家人都脫去了衣服游泳,我不好意思地看了一會兒,發現他們真的很自然,根本不怕我凝視的目光。終於,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我脫了下泳衣,使勁兒跳進了湖裡。哇,水不涼不熱,剛剛好。自從在湖裡泳過才知道在閉封的游泳池裡游泳裡多麼無趣無奈的一件事,漂白水的刺鼻味和清新的空氣比起來真是太有差距了。更棒的是,夏天是歐洲人旅遊休閒的季節,JAKOB家的鄰居,一位東德中學歷史老師,也帶著一家人出去旅遊了。他家的草地中間有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我睡好吃飽後,就跳過柵欄跑到鄰居家的游泳池裡游泳,然後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啊,多麼地小資產階級,我都快受不了了。我想起曾經和朋友賈寧的聊天,我們說各自的理想生活。她希望能有一個游泳池,能穿著比基尼(事實上,不用比基尼了,同志)游泳抽菸。而我,我希望邊喝好的咖啡邊寫作。如今,都在這遙遠的德國實現了,我真想透過什麼距離機器把她送過來……是啊,這就是我身在異鄉的感慨,那邊什麼都好,可惜聽不到鄉音,那邊什麼都有,可惜沒錢。我真想把他們十幾口子人給快遞過來,不就活躍了嗎?大家可以在草地上烤個羊肉串什麼的……
春樹專欄:永遠地在路上(2)
我喜歡柏林的年輕人,我發現這裡的隨便一個年輕小孩的閱讀幾乎都要比國內的同齡人要多。我認識一位普通的年輕女孩,她剪著短頭髮,很羞澀,穿得很朋克但骨子裡是嬉皮。我覺得她的五官長得很完美,像雕塑。在她那亂七八糟的小屋裡,我發現了一本熟悉的書,德語版的《1984》。房間裡還有一大堆五顏六色的畫筆,可見她平時畫畫,她從來沒說過,在他們看來,這都沒什麼好說的,藝術是相通的。只有在這個城市,我才能看到最純正的、大批的、習以為常的朋克們,如果有機會,我想去倫敦看看那裡的朋克走勢如何。朋克這個詞,在中國現在幾乎都快變成一種哲學了,我看它還不如是種股票呢。有天我們正坐在街邊喝咖啡,只見幾輛警車前面開路,後面似乎隱隱有音樂聲,直到半個小時後他們才開到路上,原來是一次音樂大遊行。一共有幾十輛大卡車,每輛車上都有DJ放不同的音樂,後面跟著他們的擁簇者跳舞。我親眼見到了只有在雜誌裡才見到的剪著奇特髮型,頭上有TATOO,穿一身黑和高跟靴子的女朋克和穿著全副武裝的朋克,還有人的T恤上印著標語“I HATE PRADA”。為什麼警車四周的玻璃都要加防戶面具呢?這有個說話,德國市民很喜歡抗議和上街遊行,在朋克比較火的八十年代,他們經常攻擊警車,衝著車窗扔雞蛋和西紅柿、啤酒瓶,後來警察學乖了,在車上安了防護網。我曾看過一部德國朋克電影,裡面可有此類的經典鏡頭啊!!在德國的朋克幾乎都是左派,他們反對新納粹,反對種族歧視,反對物質,反對資本主義,對政治的熱情也比國內的朋克多,這裡是一個由鋼鐵的意志和隱忍的自律的國家,他們的反叛者也繼承了其樸素堅強的傳統。
在德國,我還見到了一位北京的畫家朋友。他給我看了本科幻小說,書很厚,繁體字,我整整看了8個小時才看完。他向我介紹這本書的時候提醒我,看完會很害怕。當時我不以為難,沒想到等看完後,我的反應比他預想的還要強烈————吃不下,笑不出,滿懷憂鬱,滿腹委屈,滿腔憤懣,連到街上買吃的都左顧右看,生怕突然出現個壞人。影響我的主要是書的後半部分那危言聳聽、陰雲密佈、純粹極了的絕望……
下期,我將會大家接著介紹此次的北歐之行,一定要等我啊!
hansey專欄:安東尼奧的歌和飛鳥的奔
我對少年時的回憶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