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還沒有死。四個人看後,貝利亞說,他還穿著睡衣呢,看到我們怪不好意思的,等他穿好衣服再來吧。說完四個人就走了,沒吩咐採取任何搶救措施,過了兩晝夜他們才再來,找了醫學院的一批醫生,這時人早死了。如果有斯大林的幾個親信在,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因此斯大林的女兒說,是他們殺死了她的父親,他們見死不救。
李:我看有文章說貝利亞的兒子最近寫回憶錄為他的父親辯誣。您認為歷史回憶錄方面的寫作,對恢復歷史原貌,到底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藍:貝利亞兒子謝爾哥·貝利亞寫的《我的父親貝利亞》我讀過,覺得是一部嚴肅的書。兒子寫老子未免帶感情色彩,但他披露出不少鮮為人知的材料。歷史回憶錄對恢復歷史原貌起的作用非常大。同一歷史事件和人物,不同的人可從不同立場回憶,比以《聯共(布)黨史》為衡量準繩比較真實。20世紀50年代出版過一本《回憶高爾基》,目的是塑造一個官方需要的高爾基,只選符合他們要求的回憶錄,一些極為珍貴的回憶錄,如霍達謝維奇和別爾別羅娃的回憶錄,均未選入。這種做法實際上有意歪曲高爾基。1917年7月事變後,列寧躲在拉茲裡夫車站附近草棚裡,20世紀20年代奧爾仲尼啟則的回憶錄寫得明明白白:陪同列寧的是季諾維也夫,後來季諾維也夫被斯大林處決,拉茲裡夫草棚裡便沒有季諾維也夫了。《聯共(布)黨史》寫的是列寧在草棚中透過戰友和學生斯大林等人領導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就差沒直說斯大林陪同列寧了。當然,任何回憶錄都不客觀,只有比較著讀才能接近真相。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六、走出陰影(3)
(原載《世紀之間》,大象出版社1999年版)
�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藍英年:海參崴的街道(1)
蘇聯喜歡用人名命名街道、廣場、車站、農莊、工廠以至城市;並且往往用健在的黨政領導人和各界名人命名。斯大林逝世前除幾座以他姓名命名的城市外,如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巴德和斯大林諾戈爾斯克(後改為伏爾加格勒、杜尚別和新莫斯科斯克),幾乎全國所有城市都有斯大林廣場或斯大林大街。連中國大連也有斯大林廣場。蘇共二十大後除大連的斯大林廣場外,其他以他命名的地方都更改了。海參崴與蘇聯其他城市一樣,多以人名命名街道和廣場,不同的是除國家一級黨政領導人和全國知名人士以外,還有地方名流,以及同這座城市有關的人士。街名的嬗變或隱或顯地反映出這座城市的來龍去脈,滄桑變遷。
海參崴的中央大街原叫美國大街,紀念戰船“美國號”,1859年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伯爵便是乘坐這艘戰船抵達海參崴的。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總督此行的目的是勘察阿穆爾海灣的地形,確定此處是否適合建立海港。勘察的結果自然是大喜過望,此地確為天然良港,遂定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意思是佔領東方,援引一年前俄軍佔領北奧塞梯後所建立的首府符拉迪高加索為例,意思是佔領高加索。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伯爵被認為是海參崴的奠基人,把他奉為俄國的英雄,所以海參崴的博物館都從他講起。他1881年死於巴黎,埋葬在巴黎郊區蒙馬特勒公墓。1903年,海參崴政府決定把他的遺骸運回國,但這時爆發了日俄戰爭,決定無法執行。過了九十年,俄國人仍未忘記此事。1990年把他一部分骨灰運了回來,1992年舉行了隆重遷葬儀式。濱海邊疆區政府決定在他墳上修建一座小教堂,以茲永久紀念。1992年,我已離開海參崴,沒見到遷葬儀式。這次重返海參崴,經過他的墓地,並未見到小教堂,大概因為財力不足未能修建吧。
每次陪同中國朋友參觀博物館,見到畫像上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那副睥睨一切的樣子心裡就討厭,但並未表露出來。在伯力博物館裡有一幅描繪《璦琿條約》簽字的油畫,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身著沙俄軍服,昂首挺立,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趴在桌上簽字,背後拖著一條大辮子,我看了實在忍不住了,脫口而出:“簡直像強盜。”我不知為什麼竟說了句俄語。陪我參觀的俄國朋友說:“您說的是誰呀?”我一怒之下說:“我說的就是你們的穆拉維約夫總督。”我的俄國朋友是年輕人,不瞭解歷史真相。我給她講了《璦琿條約》。告訴她,根據這個不平等條約,俄國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中國六十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她瞪大眼睛吃驚地望著我,“你們還想要回去?”我對她說,中國決無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