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1/4 頁)
正是這位小兒子九隆,不但在怒江、瀾滄江三江並流之地創立了數百年之久的哀牢古國,還創造出了那古老神秘的哀牢文化。
哀牢國的歷史十分悠久,傳說在鼎盛時期疆域面積東西可達3000裡,南北可達4600裡。也就是東起哀牢山脈,西至緬北敏金山,南達西雙版納南境,北抵喜馬拉雅山南麓。今天的中國才960萬平方公里,可見當時哀牢國的疆土之廣。
而最神奇的是,哀牢的興衰,竟與樓蘭一樣,都與大漢有關。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僅僅為一種巧合?
在哀牢國消失了之後,如同樓蘭一樣,也連同著它的一切都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直到南詔國的始祖首領蒙舍龍,來到了蒼山洱海畔,稱自己為哀牢國的後代,這才讓哀牢二字得以再見天日。
據蒙舍龍稱,他是由於躲避戰事而逃到了邪龍川。打算休整生息,慢慢的積攢力量,以便有朝一日能夠再次強大起來,重現昔日哀牢的盛世榮光。
不過估計這蒙舍龍大概怎麼都沒有想到,就是他的這一次避戰逃難,讓他的後代子孫們在一百年多年之後,竟打敗了盛世唐朝,一舉成為了雄霸西南的強國國王!
南詔與大唐的糾紛,無需贅言。可這就是南詔與哀牢的關係。也是南詔、哀牢與九隆神話的初始淵源。
這也就是為什麼羽東會因為湖底的那尊九龍雕塑而斷定魔君與這兩個古國有牽連了。
那個曾於天寶之戰中打敗了大唐,一統雲南的南詔國,國都就設立在大理。所以時至今日,當人們漫步在大理古城的時候,依舊可以感受到往昔南詔的影子。這大概就是魔君為什麼會如此酷愛大理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景,甚至不惜一切、費勁心機的將大理的風花雪月搬到了這忘川深山來的原因吧!
南詔國盛行巫術,在國中巫師的地位等同於國師。幾乎就與國王平起平坐。如果魔君真的是這樣的背景,那他的巫蠱之術如此神通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段悠遠的歷史神話敘述完,魔君這才緩緩的睜開了眼。彷彿是一眼萬年,隨著羽東的話又重回到了那個年代一樣。這一刻的魔君,完全不像是他外表年紀的樣子。
只聽他長嘆了一聲說道:“好久沒有人跟我提起過那段過去了。如果不是今日/你提起來,恐怕我就快要忘了……雖然你不是南詔子民,但是看在你如此熟知南詔的情況下,我就當是福澤子民了。來吧,你們隨我來。”說著,魔君便朝著那片上關花林中的一條蜿蜒小路走了過去。
秦震他們在喜出望外的同時也深感大吃一驚!!本以為,他們難於登天的才見到了魔君,若想求魔君出手相助必定更是難上加難!可是沒想到,羽東用一段歷史故事就拿下了魔君的心!他竟然這樣就同意了幫助他們!
老顧這會兒都快笑出眼淚了,因為這不但意味著他們有救了,也意味著蘭晴他們將有救了,還有那以命相助的俊天……這一個九龍詛咒,牽扯上的人命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從表情上可以看出來,老顧在對羽東奉若神明的同時,似乎他對魔君的印象也有所改觀。至少,現在他不是一臉隨時準備造反起義的模樣了。
而且當心踏實下來了之後,他的話也開始又變的多了起來。這時他一邊隨著魔君和羽東往花林深處走去,一邊小聲的跟秦震嘀咕著說道:“大震,看見了嗎?這博學多才還是有用的!一個歷史故事就救了咱們大夥兒的命啊!你說咱東少怎麼就那麼神呢?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前五百年、後五百年,就沒有他不知道的事兒……”
秦震聽後冷哼了一聲說道:“他他/媽那哪是博學多才,我看他根本就不是個人!”
第六十章 南詔宰輔
經由那條落花滿徑的小路蜿蜒而上,秦震他們終於看到了一片與眾不同的建築。想必,這就是魔君的所居之處了。
這一片建築的面積可是不小,看起來應該是各有各的功用。此刻他們跟隨魔君走進的是一處起居式的住宅院落,風格大致是典型的大理建築風。
高大的門樓為有廈門樓,這種建築的手法成熟、歷史悠久。由三間牌樓形制,門樓的頂部有飛翹的出角,兩層翹起的翼角顯得十分靈動。簷下有斗拱裝飾,更是極為華麗多彩。
大門座選用海東青閃石精鑿成細緻的花點、砌出了稜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結構嚴謹、斗拱出挑、飛簷翹角。
這門樓上的斗拱氣勢雄偉壯麗。就算這座建築真的是坐落於大理,也讓人必定一眼就能看出決不是個普通人家。
木質的斗拱端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