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連我自己都認為有些荒誕離譜的故事,至今我還是覺得多少總有一點可以讓人覺得緊張、刺激、興奮、愉快的趣味。
我能不能把那些故事換一種寫法,換幾個人名和一個書名再寫出來?能不能把舊酒裝在新瓶子裡?
不能。
重複寫雷同的故事,非但反而會讓人更覺煩厭,自己也會覺得不是滋味。
所以我才想到要把那些故事改寫,把一些枝蕪、荒亂、不必要的情節和文字刪掉,把其中的趣味保留,用我現在稍稍比較精確一點的文字和思想再改寫一遍。
這種工作已經有人做過了。
在香港,有一位我一直非常仰慕推崇的名家已經把他自己的作品修飾整理過一遍,然後再重新發表。
我的至友和結義兄長倪匡,也曾將另一位名家曾經轟動一時的名作刪節潤飾,至今猶在海外各大報刊雜誌連載中。
他們工作的環境與條件,他們的慎思與明斷,都不是我能比得上的。
我寫的那些敝帚自珍的東西,更不能和那些名作相提並論。
我這麼做,既沒有一點“想將之藏諸名山”的想法,也沒有一點想要和“唐宋劍俠與水遊相比較”的意思,這一點是我特別要向曾經在中國時報痛責過“武說”的一位君子,請求諒解與原諒的。
我這麼做,只不過要向讀者諸君多提供一點消遣和樂趣而已,如果能夠讓諸君在消遣之餘還有一點振奮鼓舞之意,那就更好了。
******** 四 ********
我寫的大多數小說,都已由只能在租書店流傳的小薄本改為勉強可以登堂的大厚本了;其中只有極少數例外,因為我知道小薄本的讀者總是比較少一點;能看到的人也不會太多。
所以我一直想把這幾部書保留,作為我改寫的嘗試。這幾部書之中當然也有一些值得保留的價值。
這一部“鐵血大旗”就是其中之一。
六八、三、廿九、夜深江湖一怪俠
——
序
羅立群
古龍,原名熊耀華,生於1936年,卒於1985年9月21日,終年49歲。古龍從小身世飄零,性格孤獨沉鬱。他14歲時,從香港到臺灣讀書,18歲時,因父母離異,生活陷入困境,靠朋友接濟和半工半讀就讀於臺灣淡江大學外文系。畢業後,他曾在臺北美軍顧問團任過職,後開始寫武俠小說。
古龍一生“仗劍江湖載酒行”,他嗜酒如命,經常用喝酒來打發日子,借酒來麻醉自己,以忘掉自己心底的哀愁和寂寞。他為人豪爽,生性灑脫,愛交朋友,待人真摯、誠懇,善於理解別人,很得朋友的心。古龍很“好色”,是性情中人,他不能一日無女人,而女人也樂意與他交往。據古龍好友丁情說:“古大俠雖然不能缺少女伴,可是他常常會為了朋友,而捨棄他心愛的女人。他總認為女人可以再找,朋友知已卻是難尋,怎麼可以舍朋友而重女人呢?這是古大俠對於女人和朋友的態度,也是很多女人‘恨’他的原因。”由於酗酒和好色,古龍自中年以後,健康狀況日趨下降,曾數度病危住院,但他出院後依然故我。他的好友、著名武俠小說家倪匡說,長期的病痛使得古龍已經看淡了人生。過度的酒色,致使古龍病情迅速惡化,終因肝硬化引起食道靜脈瘤大出血而去世。古龍的身世、性情和行為,直接影響了他的武俠小說創作,瞭解了這些,有助於我們理解古龍的作品。
古龍步入“武壇”,是為生活所逼,用古龍自己的話來說,“為了等錢吃飯而寫稿,雖然不是作家共同的悲哀,卻是我的悲哀,我也相信有這種悲哀的人大概還不止我一個。”他自第一部武俠小說《蒼穹神劍》起,接二連三地推出新作,共創作數十部武俠小說,有許多被香港、臺灣拍成電影、電視連續劇,成為港臺影視界爭相拍攝的熱門題材。古龍的小說更是風靡大陸、港臺及海外。
古龍對武俠小說創作有他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首先,他認為當代武俠小說不應再走傳統武俠小說的老路,而是“要新,要變”。他說:“武俠小說的確已落入了固定的形式,這種形式已寫得太多了些,已成了俗套,成了公式。”“誰規定武俠小說一定怎麼樣寫,才能算正宗的武俠小說?武俠小說也和別的小說一樣,只要你能吸引讀者,使讀者被你的人物的故事所感動,你就算成功。”對於武俠小說應該如何變,如何新,古龍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武俠小說中已不該再寫神,寫魔頭,已應該開始寫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武俠小說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