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靶場(第3/5 頁)
史道姆的試驗,像這般改動根本就是雞肋般的改進,不過在司馬看來也是有勝於無不是。
“一個營6架重機槍,一個團三個營18架,再加上以後的團機槍營,一個團就是72架!我的個天!”
聽到司馬的話之後,在一旁沒說什麼只是長雙眼和耳朵,在一旁看著聽著的張鎮國在心裡頭算了一下,差點沒被這個數字嚇死!
在去保定軍校上學之前,曾經在北方軍當過副營長的張鎮國可是知道,若大的北方軍一個師都弄不出幾架機槍出來,原本民團擁有十多架機槍,光是自己團裡就有六架重機,一百多支輕機槍,如此這般在張鎮國的認識中都屬不可思義了,沒想到今天碰到了這麼一出更讓不可思義的事。
別說張鎮國,連王公允等保定軍校出身的軍官們聽到司馬的那個機槍數字之後,也是嚇了一跳,別說就是團屬的營機槍營,就是三個步兵營裝備的十八架重機槍,擱在滿中國,也找不到裝備這麼多機槍的部隊了,更何況在每個班還有一架輕機槍作為火力補充!
“總團長,咱們裝備這麼多的自動火力,雖然會使總團各部的戰鬥力倍增,可是卻同時造成民團上下才自動火力的嚴重依賴。如果是公司附近保衛公司,有著區裡縱橫交錯的密集完善的公路網,再加上公司數量眾多的機動車輛,到是不需要擔心彈藥供應的問題,可是如果我們一但離境作戰,到時失去了就近補充可能,但是到時後勤保障出現問題,只怕早就習慣於在大量自動火力的支援下作戰的民團,到時戰鬥力會嚴重下降。別的不說,就是現在我們民團的自動火力已經是全國第一,每個營兩架重機槍,步兵班一架輕機槍,如此強大的自動火力,已經可以壓制大多數國內其它派系部隊。所以我個人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裝備如此眾多的火力,如果是公司和工業區的安全需要,我們完全可以建立總團下屬獨立機槍營,僅只用於公司和工業的保護,有了公司的就近補及作為依託,這些機槍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站在司馬身後的王公亮想了一下,站出來說到,雖作為總團的參謀長,王公亮當然樂意見到總團的戰鬥力提高,但是相對的,裝備如此眾多的自動火力帶來好處的同時,卻同樣會造成總團官兵對此的依賴,一但後勤成問題,王公亮可真擔心到時總團官兵會陷入不知道怎麼打仗的境地。
“公允,我知道你說的這些,對自動火力的依賴?不過我們裝備如此眾多的自動火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讓我們在野戰條件下,一個滿員滿裝的步兵團可以擊敗一個師,我們的目的就是以火力補充人力。現在我們一個團不過一千多人,等第二批新兵補充以後就會接近滿員,不過距離滿裝還有很遠,至少現在我們的總團直屬炮兵營,還有各團炮兵連、以及各營連的迫擊炮都沒有裝備,等到這些武器全部裝備部隊以後,我們才能實現滿員滿裝。到時一個連至少兩門60毫米迫擊炮,可以在一分鐘30發重量3斤重的榴彈。到時不僅僅只是現在的直射自動火力,就是曲射火力就足以壓制一切敵人。後勤保障?我們公司有大量的卡車,馬場培育的重挽馬後年就可以投入使用。不要忘記我們的民團的作戰原則,以最少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而絕對的火力優勢,就是我們用最少犧牲換取最大勝利的保障前提。還有不要忘記在民團裡,人永遠是第一位,絕對不準出現用人命換勝利的情況!所以我們就是要以火力換勝利!”
聽到王公亮的話後,司馬連考慮都沒有考慮就否決王公亮的意思,必竟加強民團的火力是司馬早就制定計劃,只要有可能,司馬絕不介意儘可能的加強民團火力,必竟基本算是一個偽軍迷的司馬,可是知道一個火力至上的第一戰鬥原則。
按照王公亮的意思,如果說因此放棄了民團的火力優勢,那麼靠什麼去謀取戰鬥的勝利?毫無疑問的只能以犧牲第一線官兵的生命為代價換取勝利。
雖說在這個時代,中國人的人命並不值錢,甚至相比之下,在很多指揮官的眼裡一個士兵的生命尚不及一支步槍,所以當這些指揮官們揮霍著士兵的生命去謀求勝利時,並沒有任何人會說什麼。
那怕最終他們依靠著血海屍山取得了勝利又如何,士兵也是人,每個人都是爹生娘養的,一個不知道珍惜部下生命的長官,會是一個好長官嗎?
一個不知道生命的可貴的長官顯然不可能是一個好長官,而一個不知道尊重生命的長官,更多的時候他只是一個屠夫,而不是一個軍人。
而在司馬看來任何一個指揮官都沒有權拿士兵的生命去揮霍,去換取自己的功勳,如果自己的手下有這樣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