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靶場(第2/5 頁)
見司馬這麼說,吳滿屯連忙開口問到自己之前看到的一個新鮮物件,如果不是因為彈藥手一直在用那個裝著彈鏈,以供各級官長們掃射,恐怕吳滿屯早都把那東西拿過來仔細看一下了。
“哦!呵呵!看的可夠仔細的!宋營長!去把那個復裝器拿過來,順便才拿些子彈和幾條空彈鏈。”
聽到吳滿屯的話,司馬可是面帶著笑意說到,於是連忙開口讓身旁的宋千湖去拿吳滿屯口中的那個盒子。
“是!”
一聽到司馬的命令,宋千湖連忙正步跑的跑過去拿司馬要的東西,現在的宋千湖可是吸取了之前的那次教訓,自從被降級成連長之後,宋千湖那怕連做夢都注意自己的軍姿。
而這次宋千湖之所以能再次被提成營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上次在訓練場上的表現,利用開闊地形部隊分散,利用隱蔽地型迂迴接敵,打的是有板有眼,再加上那些兵訓練的也著實不錯。
所以在民團成軍之後,司馬便重新裝將其軍職恢復原職,而現在的宋千湖諸多表現,也著實讓人滿意,因為對其印象深刻的原因,所以司馬才會讓他去拿那個復裝器。
“公允、滿屯,你們大家都過來看一下,這個鐵提箱裡裝的是彈璉復裝器,每個機槍排都配一個,專門用於空彈鏈的復裝。”
司馬指著木臺上的橄欖綠色的彈鏈盒大小的盒子對他們說到,這個盒子裡裝的野戰用彈鏈復裝器,同樣是司馬在後世購買實物後,由機件廠做為機槍的配件生產。
因為機槍使用的是可重覆使用的彈鏈,因此要用散裝子彈重灌彈鏈,這是機槍手的日常工作,彈鏈復裝器也自然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配備。
雖說這種波蘭產的彈鏈復裝器是原本是為俄布的SG-43、PKM機槍復裝彈鏈,可是因為與53式機槍彈鏈通用,所以在使用時基本上不需要改進,復裝器在不用時收在箱內,要用時箱子成為固定底座。
“先把盒內的復裝器固定在箱子上,然後將彈鏈放入定位槽,注意其彈鏈的方向,再關上彈鏈固定蓋之後在彈槽內放入散裝子彈,子彈的方向並不重要,然後開始轉手柄,子彈會從彈槽中落下,或是由右方,或是由左方輸彈,渠道里的子彈會被推入彈鏈中,不斷的轉動手柄,保持彈槽中子彈的供應,跡麼一節彈鏈大約也就是幾秒的功夫就能裝滿。”
一邊操作著木臺上的這個復裝器,司馬一邊向他們解釋到,一節二十五發的彈鏈只不過是搖著手柄轉了十來圈之後就已裝滿了子彈,效率遠勝過手工復裝數十倍以上。
“別小看這東西,在戰場上有了他,就能給機槍提供足夠多的滿彈鏈,一架機槍上不過只配那麼幾條彈鏈,靠手工裝滿一條彈鏈需要多長時間,有了這東西,恐怕沒等你打完子彈,彈鏈就已經被裝滿了!”
看著眾人若有所思的在想些什麼,司馬便開口說到,這也是司馬為什麼要給每個機槍排配備這種裝置的原因,除了是使用這種復裝器可以省下機槍彈藥手的裝彈的功夫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節約裝彈時間,以使機槍在戰場上發揮更多的作用。
“這種馬克沁重機槍,現在公司已經制造幾十架,等回去以後,先把兩個團的營機炮連建起來,嗯!現在應該叫機槍連,等迫擊炮造出來以後,再叫機炮連的合適。先建個營屬機槍排,一個排6架重機槍,戰時分班加強到下屬步兵連。這樣一個連就有等於2架重機槍。等以後公司生產的重機槍的數量夠了,兩個團再建一個機槍營,按照“三三制”,擁有3個連,每個連下屬3個排,每個排裝備6挺維克斯機槍,這樣整個營編有54挺。每挺機槍配有6人機槍組,以便把機槍拆成三塊主要部件,供每個人揹負機動,另外三人是彈藥手以及揹負冷卻水。”
指著遠處的那兩架維克斯馬克沁MK1機槍的仿製品,司馬開口說到,對現在公司製造的這種重機槍,司馬可以說是非常之滿意。
當然除了這種機槍是水冷的之外,必竟在口外這地方,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河流,能夠隨時補充槍管冷卻用水,不過還好口外朝北去一年十二個月有7個月地上都覆蓋著厚厚的大雪,於是在仿製維克斯機槍時,司馬便提意像俄國人制造的馬克沁那般,把注水孔的直徑加大到與冷卻筒等等直徑,以便在冬天時直接朝冷卻筒在塞冰雪用於槍管冷卻。
當然僅僅只是如此改進,只不過是解決了七個月的冷卻月,一年還有其它的五個月,沒有辦法,只能透過把槍管加厚、槍管外刻槽的方式加大冷卻面,以期在沒有水的時候,機槍可以應該急使用,不過根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