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2/4 頁)
遊四方了,但長逸先生仍然特看重自己這個小不點兒學生。知道安石要走,特意趕到王家叮囑王益:“王大人,安石這孩子天資過人,穩健執著,是塊好材料。好好培養,將來前途不可限量!老夫也有些經歷,閱人也算多了,可像這孩子一般的資質品格,還從來沒有見過。不信,您將來看吧,老夫的話絕不會錯!”
知子莫如父。王益自然相信老先生並非誆語,只是不好說出來,少不得謙遜一番。老先生見他似信非信,當場賦詩一首,要贈給安石作為異日的見證。詩說:
老來事事不關情,但育英才朝帝京。閣上麒麟勳業後,無忘捷報告先生!
錄下詩後,老先生餘興未盡,又說:“安石,我有詩贈你,你是不是也該回贈一首?就步我的原韻,怎麼樣?”
這對一個不過七八歲的孩子,實在太難了!王益正要為兒子開脫,安石已經開口答應了:“先生有令,學生不敢違抗。和得不好,請先生指教!”跟著就奶聲奶氣地吟道:
咿呀小子敢言情?惟向胸中念帝京。風定雲閒功有日,啟蒙第一是先生!
老先生一聽,又驚又喜,拍著桌子嘆道:“聽聽,大人,如何?小小年紀,居然就有這等才思,這等敏捷,這等心胸!最難得的是有這等心胸!喜信現在就已經發動了,您就等著瞧好吧!”
這下,連王益也有些吃驚了!安石有些鬼聰明,他是知道的。但竟會如此敏捷、通透,且胸懷如此闊大,他怎麼也想不到!他看著兒子,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大宋遺事 第二十二回(3)
所有這些事,歷歷在目,就像不過發生在昨天,可轉眼已經十幾年過去了!父親早已過世,老師也不知道怎麼樣了?上次回來,因為還在任上,時間太短,來不及上蛤蟆山就走了,這次總算能見著先生了,但願老師一切康寧!
一路想著,不覺已到了蛤蟆山。可上山一看,元君廟已經無影無蹤了!趕緊找個樵夫打聽,說是早在三年前就倒了,拆了!
“您知道在廟裡教書的劉老先生嗎?”安石問他。
“他老人家誰不知道!只是死了好多年了!他老人家不死,學堂不倒,元君廟也不會倒!哎,大大的好人啦!”
安石一聽,彷彿頭頂一聲霹靂,那淚水再也忍不住了!
回頭看見一株老紫荊樹,約摸正當元君廟前,當即就在紫荊樹下跪倒,一連叩了幾個頭,嘴裡祝道:“先生,學生來得太晚了,沒能見到您老人家!這棵紫荊,權當就是您的靈位,且受學生幾拜吧!您泉下有知,敬請放心,學生一定努力忠君報國,建功立業,不叫您老人家失望!”
氓兒見安石那麼虔誠地向紫荊樹叩頭,雖不明就裡,也趴在地下將頭磕得山響。
安石又要氓兒去山下人家借了鍬鋤,就像復墳一般,認真給老紫荊樹培了許多土。臨了,又交代氓兒:“記住這株紫荊樹,將來條件好了,我還要為他蓋個亭子。假如我不能親自來辦,你也要想著替我辦了!”
氓兒答應道:“老爺吩咐,氓兒一定照辦。老爺這麼看重這棵紫荊,想來一定是個神仙。就請神仙爺爺保佑我們一家大小,保佑老爺官兒越當越大吧!”
說得安石也忍不住笑了,罵道:“你胡說些什麼?是要紀念我的老師!”
氓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明白了,是老爺的神仙老師。”
安石知道與他扯不清,也懶得糾正,與他一起下山了。
當天晚上,一家人又在一起閒話家常。待祖母、母親先去休息之後,安石才問幾個小兄妹道:“自我上次回來,又是一年多了,你們幾個學業是否有長進?”
安仁在州學裡任教,安禮、安國、安世都跟著他就讀,先替他們答道:“有母親及我與安道盯著,他們倒也還算用功。”
安石又問:“都讀些什麼書呢?”
安國答道:“我主要是州學裡安排的《尚書》、《論語》、《春秋》、《孟子》、《禮記》、《儀禮》、《周禮》、《詩》、《易》等,此外就是策問、詩賦及古文了。”
安世說:“我與四哥差不多,沒四哥學得好。尤其是詩賦文章一道,更不如四哥。”
安禮說:“我也一樣。”
安上說:“我與七姐及九妹、十妹,都才跟二哥發矇,讀《詩》,學些平仄、對對子什麼的。數七姐學得最好。”
安道也點頭道:“安上說得不錯,就數七妹最長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