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來,說幾天沒吃飯了,要找糧食。我讓弟兄們把他打死 了。為警告這一類亡命之徒,特在此暴屍示眾。”“混蛋!” 那軍官被劉英罵愣了,木痴痴地戳在那兒,不知所措。
“還不快把人抬走!”
劉英忽然覺得心情格外沉重。一個一直埋在心底的隱患悄悄地爬上來。 糧食!糧食! 這些天,他的精力全放在工事、兵力上,卻忽視了最容易動搖軍心的糧
食。民以食為天。幾個月前,士兵們是不吃小米的。以後變成“三七開”,
再以後變成“七三開”,現在連小米都吃不飽了。自古以來,雖高牆堅壘, 因彈盡糧絕而不攻自破的戰例數不勝數。想到這,劉英真想罵娘,石門不是 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方圓幾十裡都是旱澇保收的產糧區,是共產黨斷了他 的糧倉,卡了他的脖子!
當然,他也想罵羅歷戎。1945 年從日本人手裡接過石門時,僅糧庫裡存 的糧食就夠兩萬人吃 1 年。兩年過去了,石門不僅毫無建樹,連地皮都被他 們颳去了三尺。吃肥了,撈足了,拍拍屁股走了。留下這個爛攤子,叫我怎 麼收拾!石門的馬路上,房頂上難道會長糧食嗎?
他長長地嘆了口氣。 車子又往前開了一段,冷不了停住了。劉英望了望窗外,舉目皆是深溝
低壕,並不是他的警備司令部。不遠處有個哨卡,遊蕩著幾個揹著長槍的身 影,不時有三三兩兩的男女從哨卡旁邊的小房裡走出來。“失蹤官兵收容所”,
幾個大字十分醒目。 “誰叫你把車開到這來的?”
“司令,你昨天不是說,要找個機會到這來看看嗎?” 劉英怔了一下,他好像是說過這樣的話。不過,只是隨便說說罷了,想
不到司機卻記住了。 他走進“收容所”那間小房。中間被炮彈箱隔著,只留下一個能過人的
窄道,掛著一塊灰不灰、白不白的髒門簾。顯而易見,前面那半間是用來盤 查的,後面這半間是用來登記的。
“這些天總共收容了多少人?”劉英問。 “將近 1000 人。”
“都是些什麼人?” “什麼人都有,軍官、士兵、伙伕、家屬,還有一部分隨軍北上的學生。” “軍官都有誰?”
“有 7 師 19 團團長柯民生。” 又是這小子!劉英不屑地撇撇嘴。打正定時,他已經被收容過一次了,
想不到,這次又恬著臉回來了。 所謂“失蹤官兵”,說得好聽,誰還不知道,都是些被放回來的俘虜。
“不成功,則成仁”,委員長的訓導每到關鍵時刻,便被忘得一乾二淨。“還
有些什麼人?” 那軍官翻了翻花名冊,正要回答,被前面傳來的尖聲尖氣的女人叫罵聲
打斷了。
“土匪!你們這幫土匪!還我的金戒指,還我的錢!什麼自己人,心都 讓狗叼去了。共產黨還不搜腰包,好不容易回來了,倒讓你們把我剝個一干 二淨。”
那女人還在無止無休地罵著,劉英再也聽不下去了。他覺得心好像被什
麼東西狠狠地戳了一下。多大的諷刺!兵敗自黨敗!軍隊紀律敗壞到如此地 步,石門還靠什麼固守?
他想過去訓兩句,猶豫了一下,又走開了。眼下,士兵就是上帝!那是
萬萬得罪不得的。再說,即便處理一兩個士兵,對那早已彌散開的瘟疫般的 惡習,又有什麼用呢?
他心灰意冷地走出來。天不知什麼時候陰了,厚厚的雲層彷彿就壓在頭
頂。剎那間,他的心也變得灰濛濛的。
第 13 章 招清外圍
張牙舞爪的螃蟹,一旦拔下它的鉗子,再拔下它的前腿、後腿,剩 下的便只有一個圓圓的蓋兒了。
颶風中心
颶風的中心是寧靜的。
設在距石門僅 7 公里的晉察冀野戰軍司令部就是颶風的中 心。
12 月 5 日晚,羅瑞卿、楊得志、耿飈等幾位野司領導乘坐一輛吉普車, 於午夜到達百門東南的南高營,設立了野戰軍前線指揮所。 五六支大蜡燭亭亭玉立,一朵朵火苗歡快地躍動。
傑出的中外軍事家作戰前各有各的習慣。諸葛亮喜歡搖羽毛扇;庫圖佐 夫喜歡背靠在沙發上閉目養神;拿破崙喜歡看與戰爭無關的書;巴頓喜歡掂 著一支小棒揮來揮去。相形之下,野司的這些年輕將領,似乎還沒有形成個 人固有的習慣。
楊成武伏在桌子一角,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