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3/4 頁)
。以前陳大哥在的時候對我們‘青幫’的兄弟都以義為先,他既然不在了,我們自然會好好地照顧他的弟弟。這件事也算我一份,你們總該放心了吧!”顧竹軒也上前說道。
“對,我們‘火焱堂’的兄弟隨時等候陳兄弟的差遣。”馬玉山說道。
農勁蓀聞言,連忙抱拳感激道:“多謝各位江湖上的朋友仗義相助!”
陳耀揚心中也十分的感動,正所謂“人走茶涼”,可這幫“青幫”的弟兄卻沒有因為自己的“離世”而忘恩負義。他連忙抱拳道:“多謝黃先生和顧先生。”說完,轉頭對霍東閣道:“二師兄,我們還是先把師父的後事處理好再說吧!”
眾人聞言,再次為霍元甲的後事忙活起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第237章 為報師仇踢道館
第237章為報師仇踢道場
到了午後,陳耀揚無視街道兩旁繁華似錦的林立商鋪,無視過往行人的川流不息,更無視豪車胄轂的車水馬龍,獨自一個人,肩上扛著那塊據說是石井弘親手書寫的“東亞病夫”的牌匾,在上海灘的大道上,邁著堅定有力,英勇無畏的步伐,朝著日租界的“虹口道場”向前行進著。
陳耀揚雖然曾是“青幫”的大亨之一,在上海灘的江湖之中,他陳耀揚的名號卻比現在的陳真還要響亮!認識他的人自然也不在少數。可在尋常的百姓眼中,他卻是一個一直都是高高在上,有權有勢的黑道頭子,故而多數民眾也只是聞其名而不認識其人。
因此,路旁的行人,不管是男女老少,還是販夫走卒,對陳耀揚這樣的舉舉止投足都只是指指點點,沒有一點支援他的樣子。
陳耀揚這樣的舉動自然不是為了博得出名,也不曾想過有人會和他一同前往,共赴危難。故而他也不去想得太多,徑直地走進了日租界。
陳耀揚沿著街道一路向前行走著,很快,眼前那座突顯日本特色的建築出現在了街邊。
陳耀揚走到這座建築的跟前,他抬頭看了看門頂,只見門上的竹製牌匾上書寫著“虹口道場”幾個黑色大字。
來到“虹口道場”門口,道場內的練武之聲震天而響,看來這個時候日本人正在道場內練習拳法。
陳耀揚在“虹口道場”停留了片刻,看門的是兩個佩戴步槍的日本憲兵。陳耀揚本來打算等這兩個憲兵自行過來盤問時,才將他們制服。世事難料,結果卻讓陳耀揚有些不明所以。這兩名憲兵好像是瞎了眼似的,竟然把他當成一個透明體來看待,根本無視他的存在。
於是,陳耀揚便扛著那塊牌匾大搖大擺地走進了“虹口道場”。
當陳耀揚跨進“虹口道場”的門檻時,那兩名日本憲兵出奇的平靜,不但沒有上前詢問一二,甚至連伸手阻撓一下都懶得做,任憑陳耀揚大搖大擺地自由進出。
陳耀揚自然不去管那麼多,他循著遠遠傳來的練武之聲,徑直朝“虹口道場”的練武廳走去。
日本的建築非常的講究,且又特別的與眾不同。其大部份的民居和道場的建築均是以竹、石、紙、木為主要建築原材料,簡單的構成塌塌米要素,形塑“空、間、寂”的獨特日本風格。
不過在陳耀揚眼中,日本的建築應該算是這世界上最容易被破壞和闖入的建築了。只要你縱一把火,便能將其燒得乾乾淨淨。即使你不用火燒,由於這類建築是用紙和木料製成的門牆,普通人也能很輕易地直接撞開闖進裡面去。
倒是一些武學道場會在建築物的周邊建一圈磚石混合的外牆,用於抵禦外敵的侵擾。
日本人對住宅的門廳也非常的看中,特別是像“虹口道場”這樣的公共場所,正式的出入口都被稱為“玄關”。
這種帶有禪意的佛教用詞是日本人用來區分“家內”和“家外”的轉換,也可以認為是對“內部”和“外部”的分界線。
“玄關”可以說是日本人的顏面,是來訪者一進廳門便第一眼見到的地方,故而非常的中規中矩。來訪者一般得先在“玄關”和主人答話,在得到主人允許的情況下方能進入客廳。當然,來訪者要想進入客廳,也必須要先在“玄關”將自己腳上穿的鞋子脫掉,並放置好,這樣才能得到屋主人的歡迎與尊重。
轉過“玄關”,陳耀揚穿過一條被日本人稱為“式臺”的長長的板地走廊,然後才來到了“虹口道場”的練武廳。
這時候,練武廳內正聚集了上百名日本弟子,他們均穿著白色的道服,排得整整齊齊,正在專心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