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對於浩的那一巴掌,我同茹有著不同的理解。茹無法想象自己的丈夫怎麼可以對她這樣。對於從報紙上看到家庭暴力的報道,茹總感覺如天方夜譚。在她的認識裡,婚姻應該是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浩的一巴掌,打碎了他們的婚姻。我對茹說,她對婚姻的理解如同對愛情的理解,也過於簡單化了。婚姻中不可能沒有衝突,衝突使雙方認清對方與自己,從而不斷調整、協調彼此的關係,沒有衝突的婚姻是不正常的。那一巴掌什麼也說明不了,僅僅說明當時浩氣惱了,衝動了。但由此便認為他們的婚姻應該終止,是極其輕率的。我甚至認為,結婚八年了,浩第一次動手打茹,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他的性格還是不錯的,他們的婚姻還是很有維護的價值的。
茹不能接受我的觀點。
四個月間,浩多次找到茹,向她賠禮道歉,請求茹的原諒,想接她回家。但是,茹都沒有答應。茹說,一隻水晶杯被打碎了,再粘起來也是有裂痕的了。我則對她講,沒有哪隻婚姻的水晶杯是沒有受過傷的,我自己就從來沒有見識過毫髮無損的婚姻。而事實是,打碎過的水晶杯重新粘連起來,那裂痕許多時候是可以慢慢修復的。即使沒有修復,也並不一定會漏水,也就是說,並不影響它作為一隻杯子的使用。
認為婚姻應該是十全十美的觀點,是極其危險的,它將使我們最終與幸福的感覺無緣。此時的茹便處於這樣一種危險當中,我發現自己無法說服她。茹說,從小到大父母都未曾打過她,浩憑什麼打她?!茹還認為,浩沒有權利猜疑與誤解她。“戀愛三年,結婚八年,加在一起十一年了,我是什麼樣的人他應該很清楚!他應該絕對信任我!”茹說。
我則告訴她,這種絕對信任的假設同樣將人際關係簡單化了,而且,它忽視了此事件中一個極重要的制約因素:嫉妒心與私佔欲。
三
茹的個案的複雜性,就在於隨著談話的深入,對當事人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我們的認知也將得到不斷的深入。
在事件發生的時候,結婚已八年的茹和浩,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茹已然是那家工廠的廠辦主任,此時,她正在讀在職的碩士研究生。而浩則下崗多年,先是整天在家睡覺,閒呆了一年多,才在茹的一再催促下到早報的發行部做了一名投遞員。每天早晨五點上班開始投報,九點以前下班,隨後便幾乎是整整一天的昏睡,直到第二天凌晨四點多醒來。茹說,她驚異於浩怎麼那麼能睡覺。茹說,她根本不在意雙方收入與地位上的差異,她只期望兩個人能夠和和美美地過日子。但是,這些基本的要求卻一再被浩破壞。打她一巴掌只是一個導火索,此前的幾年間,兩人已有多次衝突。比如,浩是一個沒有責任心的男人,家裡的事從來不管不顧,女兒七歲了,他沒有一天帶過孩子,完全是茹一個人辛辛苦苦地拉扯;再比如,浩強烈反對茹讀研究生,一度將家裡的存摺藏起來以阻止她交學費。與茹的好學相對立的是,浩連報紙都很少看,即使有時需要寫工作總結,也由茹代筆,而浩讀都讀不通暢。浩甚至沒有任何業餘愛好,除了上班那幾小時,便是吃飯、睡覺。
虹橋門戶網。
第13節:告別離婚(13)
我立即意識到,兩人的這一差別,其實是更深刻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差異的外在表現形式。這,也許才是他們婚姻的致命之處。曾有媒體讓我談現代的婚姻是否需要“門當戶對”,我便著文稱,地位與階級的“門當戶對”已然過時,但價值觀與人生追求的“門當戶對”卻是和諧婚姻的基礎,在絕大多數婚姻中是不可或缺的。而茹與浩的深層衝突,顯然來自這種價值觀的衝突。除非發生奇蹟,兩人的距離今後肯定會越拉越大。因此,兩人關係的危險係數便也會越來越大。
四
至此,隨著層層剖析我們已然看到,影響茹與浩婚姻的因素是多元的,其中許多是深藏不露的。
茹亦曾向一位女友談過自己的婚姻危機。那位女友分析說,浩是一個值得繼續與之為伴的男人。理由可以列出一大堆:雖然不思進取,但還算老實本分;雖然猜疑茹,卻說明他思想保守,自己不會有外遇;雖然惱怒中動手打了茹,卻正可謂愛之彌深,責之彌切……
我也勸茹繼續為這婚姻進行努力,但理由是不同的。我認為,雖然茹的婚姻確實有許多問題,雖然那基本的價值觀差異很可能會最終導致他們離異,至少是貌合神離以至婚姻名存實亡,但這些潛在危機此時仍未到足以毀滅這婚姻的地步。目前的問題是,茹自己對婚姻的理解有欠現實,她離婚的理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