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已取得英語專業的大專畢業證書,又已參加本科課程的自學考試。而且茹很漂亮,完全有資格憑這一優勢找到一個職業與收入更理想一些的物件。
然而,這些差異與可能性都被茹忽視了,浩是她結交的第一個男朋友,算是她的初戀吧。浩也是第一次談戀愛,無時無刻不對茹百般呵護,令茹感到溫暖與幸福。戀愛三年後,茹便在家人的反對聲中決意嫁給浩。此時她的勤奮好學與進取精神已得到一位廠領導的賞識,很快調離車間成為廠辦公室的一名文職人員。茹仍說,我不需要丈夫多麼有錢,或者有多麼好的職業,我只需要他愛我。
茹此時犯了許多女孩子都會不自覺地犯的一個錯誤,那便是認為呵護與關懷便是愛。其實,愛是一個包容很大的概念,比如對另一個心靈的深刻尊重與理解,比如兩個心靈的共鳴與志同道合,等等。這些愛的內涵不如呵護與關懷那樣容易表現出來和感覺到,但對於需要相伴一生的婚姻關係而言,卻是更為重要的,並且將在日後顯示其重要性。呵護與關懷可能基於多種原因,並不一定基於兩個心靈的深刻感知與共鳴,而建立在後者基礎上的愛情與婚姻,雖然可能會因為性情的關係並不能做到呵護有加,卻會更為堅實,更經得起風吹雨打。茹對愛情的簡單理解已經為她的婚姻埋下了隱患。
婚後,小兩口同浩的父母住在一套老式的兩居室單元房裡,而且一住便是八年,直到她八年後離家出走。
茹便是在離家出走後找到我的。
社會學研究婚姻與家庭時使用的概念中有一組便是“核心家庭”與“擴充套件家庭”。前者指的是一對夫妻與未婚子女組成的小家庭,而後者則為一對夫妻與已婚子女組成的大家庭。中國人推崇“四世同堂”的擴充套件家庭,除了觀念上的原因外,還有缺少住房的現實考慮。擴充套件家庭是傳統、封閉、農業社會的典型家居形式,而核心家庭則與現代文明與工業社會相對應。核心家庭有助於減少代際間的摩擦,有助於家庭成員個性的充分發揮,個人潛質的充分成長,而擴充套件家庭幾乎不可避免地造成對個性的壓抑。
茹在結婚兩年後有了一個女兒,所以,她實際上已生活在三世同堂的家庭中,而這個家庭的居住空間不到五十平方米。時間與空間的擠壓,加上普遍存在的婆媳矛盾,我能夠充分想象茹在過去八年間所感受的。
然而,茹卻說,她與婆婆的衝突並不多,八年間只有過兩三次小矛盾,而且沒有爆發,雙方都選擇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問及原因,茹解釋說,自己的性格比較好,遇事能夠忍耐和謙讓。我又問她,是否知道婆婆對她們關係的評價。茹說,婆婆也應該比較滿意呀,只是她偶爾會說,自己生活得很累。我立即告訴她,表面看來還算和諧與理想的婆媳關係,其實是一種最危險的狀態。
§虹§橋§書§吧§BOOK。
第12節:告別離婚(12)
社會學在研究人際關係時有一個“衝突理論”。這種理論首先假定矛盾是不可避免、永恆存在的,其次認為,如果群體間能夠不斷爆發衝突,則有利於將不滿情緒及時宣洩出來,從而使群體關係更加穩定。相反,如果總是壓抑衝突,則會使矛盾積累,最終可能導致群體關係的破裂。茹與婆婆的關係,顯然屬於這種具有危險性的壓抑。所以,當茹告訴我,她的離家出走與婆媳關係無關時,我則提示她尋找潛意識中被壓抑的情緒與願望。茹立即意識到,表面上看來是基於同丈夫的衝突而決定的離家出走,但實際上同八年間狹小生活空間中積澱的抑鬱有著必然的聯絡。
二
茹的辦公室裡裝了電腦,可以上網,所以茹偶爾便會到聊天室閒逛。一天中午,浩打電話給茹,一直佔線。終於打通了,浩問茹在做什麼,茹隨意地說:“上網聊天呢。”沒有想到,浩當即大怒,在電話裡吼了起來,罵很難聽的髒話。茹生氣地摔了電話。
下班後回家,茹發現浩正在家門口等著她呢,怒氣衝衝地不讓她進家,將她拉到一旁要“講講清楚”。
在浩的概念裡,上網聊天的沒有好人,都是去亂搞男女關係的。浩責難茹,口中汙言穢語。茹為自己申辯,隨後浩便動手打了茹。茹一氣之下,轉身就跑了。這一去,便開始了長達四個月的離家生活。
茹對我講,她上網聊天絕對清白,如果有人跟她“說壞話”,她立即不再理睬那人。曾有網友約她見面,她說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我相信茹的清白,我自己剛學會上網的時候也去過聊天室,在我的感覺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女網友上網聊天僅是為了休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