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民營企業家群體來說,他們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下面一段: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從歷史的後臺走向時代的前臺(2)
“包括個體戶、私營企業主在內的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透過誠實勞動和工作,透過合法經營,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其他事業做出了貢獻。他們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嗅覺靈敏的中外記者,把這幾十個字從厚厚的十六大報告中“打撈”了出來,新聞記者們都清楚,這正是中國民營經濟力量期待已久的“定心丸”。
十六大之後,像樓忠福一樣感覺“吃了定心丸”的中國民營企業家不在少數。這個表面風光富有,但實質上十幾二十年來內心一直如履薄冰的群體,似乎突然變得輕鬆了許多,就算在公共場合說話,也不像以往那樣“字正腔圓”了。
這種巨大轉變,連一向在公眾面前不苟言笑、一副謙謙君子模樣的聯想集團的柳傳志也不例外。在十六大閉幕後不久舉行的一次“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柳傳志就說了很多掏心窩子的話。
“總體來說,十六大修改黨章是特別好的事。咱們國家在解放後,我國共產黨明明是執政黨,但老按革命黨的方式來做事,所以不穩定。現在提出中國共產黨不僅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人民的先鋒隊,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樣我們大家心裡就踏實了。我上學的時候,一些同學學習成績非常好,但不能考大學。有一些同學在農村做事特別小心,做得特別好,但沒人理他們。因為他們都是地主的子女。那個時候有點像元朝一樣,把人分成好幾類了。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國家人民的積極性都不能提高起來。所以十六大修改黨章,這事本身就特別能釋放民營企業的積極性。我覺得民營企業家看到定心丸了……”
事情的發展正像中外觀察人士所期待的一樣,2003年剛開始,十六大報告中的“定心丸”就產生了“藥效”——與中國民營企業家有關的大新聞一個接一個地出現。
2003年春節剛過,樓忠福“重新整理”了自己四年前當選全國勞模的“新聞紀錄”,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很多杭州市民都在這個春節,看到位於杭州市玉古路的廣廈總部大廈有一條巨大的橫幅:熱烈祝賀樓忠福同志當選為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其實這個條幅應該還加上廣廈重慶一建董事長郭向東的名字,因為他也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了。郭向東是在重慶當選的,他的身份也是重慶的全國人大代表。
不過這並不影響整個廣廈集團擁有兩名全國人大代表的事實,因為廣廈重慶一建是廣廈集團控股的成員企業。一個企業集團有兩名全國人大代表,放在過去可算是部級國有企業才有的“政治待遇”,但現在這個事實卻發生在一個民營企業集團身上了。
同樣讓人感到震撼的是,在浙江一個省,與樓忠福一起成為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民營企業家有14位。整個浙江代表團的人大代表是89位,民營企業家比例之高,全國無雙。
而在全國29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中,民營企業家更達到200位。另外,十屆全國政協2238名委員中,也至少有65名來自民營企業家階層★。
這是一個飛躍性的突破,在1998年產生的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中,民營企業家代表不過50人。再往前推10年,第八屆全國人大時,全國2900多代表中總共只有八名民營企業家。
2003年中國還有一個突破,全國有八家民營企業首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有三位民營企業家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在改革銳氣和風頭越來越勁的浙江,2003年產生的十屆省人大代表中有董事長、總經理頭銜的代表共有96名,佔全部641名代表的15%左右。這當中絕大多數都是民營企業家。面對這些巨大的變化,也難怪中外傳媒都以“一個新階層的崛起”、“民營改變中國”、“老闆從政”、“民營企業家從政元年”等文字為標題,大量報道出現在中國民營企業家群體中的最新變化。
不管民營企業家進入人大和政協是不是就意味著中國民營企業家從政之路的開始,但在十六大之後,中國上下越來越多地把中國民營力量與中國的國家力量聯絡在一起,並對此寄予了無限的希望——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可喜、可貴的認識。
其實,無論對於中國民營企業家,還是對於整個中國,“力量”才是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關鍵詞★,至於企業家從政不從政,只是一個比較次要的問題。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