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東北面約3公里處的拉幹卡。該團從俘獲敵人檔案中得知日軍已在瓦拉班至泰諾一帶配備了第56聯隊的第3大隊和第114聯隊1個大隊,還有1個山炮大隊,重炮1箇中隊,總計約有2000餘眾。便決定以第3營先攻取瓦拉班南方5公里處的泰諾,斷瓦拉班敵之後路,並阻敵由孟拱方面來援,將瓦拉班之敵完全孤立起來,實行“關門打狗”戰術。令第1營從東南方面進攻瓦拉班,並以一部擔任側翼掩護;令第2營向西北圍攻瓦拉班。3月7日,第3營第8連最先進抵泰諾,多次打退敵之猛烈反撲。3月8日下午14時30分,第3營第9連渡過拉珂河、將泰諾到瓦拉班間公路完全切斷,使敵大驚,急調兵來援,向我第9連輪番猛攻,終未得逞。這時,我113團第2營已攻進瓦拉班西北角,經過徹夜激戰,於3月9日中午猛攻進入瓦拉班。 。。
步、戰配合 所向披靡(2)
3月2日,當新38師右翼隊攻佔拉曼渣卡時,美軍5307團的前鋒已逼近瓦拉班西方約4公里處,遂斷然乘機切斷了敵軍公路。次日,美軍5307團主力到達瓦拉班東北相距僅8公里之於卡,控制了南宇河渡口(座標:NX2548)[筆者注:戰後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輯出版的《緬甸作戰》一書中有如下的記述:“3月1日,師團長接到報告說,美軍一部侵入瓦魯班,在該地的輜重聯隊長中尾正五郎中佐只好用現有兵力30人進行抵抗之中。2日又接到報告說,孟關我陣地後方的南比河的渡河點,已被敵佔領。該渡河點如被敵奪走,不但會切斷師團補給路線,同時也將使師團的後方不能機動。師團在孟關地區,被完全包圍,師團長於3月2日決定以主力轉進瓦魯班附近,專攻向該地前進中的敵迂迴部隊主力,遂於3日自孟關戰場開始艱鉅的轉進。並下達瞭如下要點的命令:一、相田部隊(步兵旅團長相田俊二少將指揮的步兵第55聯隊,缺第2大隊,以及臨時組成的“菊大隊”)不要經孟關至瓦魯班的大道,要直路經寧庫卡,渡過南比河,準備攻擊瓦魯班;根據需要,掩護師團的轉進。二、其它師團主力要沿大道轉進,奪取南比河渡河點,攻擊瓦魯班方面之敵。”(文中的瓦魯班即瓦拉班、南比河即南宇河,孟關至瓦拉班僅18公里)]。
3月3日,美軍5307團佔領了距瓦拉班約8公里處南宇河渡口、切斷了由孟關撤退南逃敵18師團的退路,使敵軍大為恐慌,在敵師團長田中新一的強令之下,敵56聯隊等部隊,便對美軍5307團發動了拼死猛烈進攻,團長梅里爾准將見敵強我弱,難以久撐,便用無線電向孫立人呼救,立即下令向衛樹卡撤退。接著再退到距瓦拉班約16公里的西高卡,人員雖無損失,裝備竟丟棄甚多。梅里爾這支部隊人員組成十分複雜,有老兵也有新手,是支輕裝遠端突擊隊,善於伏擊奇襲卻短於據守和攻擊,加之是初到緬北同兇狠頑強、十分狡詐的日軍首次交火,準備明顯不足,幸得我113團及時趕來施救,方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5307團是美軍陸軍部賦予的番號,記者們都稱其為“加拉哈德支隊”(亞瑟王傳奇中的聖潔騎士,因品德高尚純潔而得聖盃),而駐中緬印戰區的美國記者白修德和埃裡克?塞瓦賴德二人,卻給這支部隊另外取了一個“漂亮好聽”的諢名,叫做“搶劫者支隊”或“梅里爾搶劫者支隊”。後來在中國駐印軍中就流行稱之為“梅里爾支隊”或“搶劫者支隊”。5307團的番號就很少有人提起了。這支3000人的部隊是史迪威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得到馬歇爾的允諾才組建起來的,他們分別來自美軍駐西南太平洋和加勒比地區的各部。其中從新克里多尼亞調來的人員中已有許多人染上了疾病。另一支部隊是從駐特立尼達的第33步兵師抽調出來的,據說,33師這支部隊,人們竟視其為美國陸軍中的“垃圾”,專門安置不合格和智力低下的人。正如他們的一位軍官所說,他們來參加“搶劫者突擊隊”只是為了能儘快離開特立尼達和33師。醫務人員則報告說,“我們原來以為這些人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但我們發現其中有許多人患有慢性病……甚至還有一些精神病患者。”我曾隨同5307團在印度佔西英國遠端突擊滲透作戰訓練中心,接受溫蓋特的森林遠端滲透突擊戰的3個月訓練,起初,這些人野性未改,行為粗魯,紀律鬆散,對英國教官心存輕視,經過梅里爾和亨特等人的耐心教導以美軍的榮譽和美國精神相勉勵,漸漸地使他們養成了自覺守紀律、注重禮儀並以尊崇美軍、美國的榮譽為榮,行為作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史迪威到迪馬普爾去視察“加拉哈德支隊”時,這些戰士就像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