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戰例豈不都是騙局?當然,酈純先生還舉出了不少清方文書的記載自相矛盾的地方,以論證北伐軍沒有十數萬人的規模,這些考據都是嚴明的,筆者也基本上同意北伐軍只有四五萬人這個結論。
兵渡黃河(2)
林鳳祥、李開芳率軍數萬從浦口攻入安徽境內,安徽清軍只有三四千人,相當部分還是天師周天爵招撫的捻軍,故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清軍無人敢當,太平軍數日即攻到交通要道六合縣。六合知縣溫紹原,官職卑微,卻甚是能幹,“少負奇略”,是不可小看的角色。早在太平軍攻陷武昌時,溫紹原就已預見太平天國勢大難治,極可能北上攻取京師,六合當南北要衝,遲早會遭到太平軍攻打,於是開始做戰爭準備,“勸民積穀儲群堡,修城垣,治守具。團練四鄉,合為一氣,別募壯勇訓練”(《清史稿·溫紹原傳》)。溫紹原創立聯保團法,一遇戰事,擊鉦為號,四方團練火速增援。溫紹原在六合減賦稅,廢苛役,民心擁戴,願受溫紹原驅馳,朱錫琨率北伐軍前部攻至六合時,六合縣已佈置得“銅打”的一般。溫紹原模仿《三國演義》孔明火燒新野計策,將城南居民遷入城內,然後將其住房堆埋柴草,澆上火油,又在居民灶內撒上火藥。溫紹原佈置妥當後出兵迎戰北伐軍,初戰失利,折損百人,退保城南。兩軍相持間,溫紹原率一部兵力摸到太平軍後路發起偷襲。太平軍突遭偷襲,損失慘重,掉頭還擊,溫紹原稍事抵抗後撤退。太平軍又飢又累,遂於城南民房生火做飯,溫紹原設下的火藥俱被引發,太平軍被盡數包圍在熊熊烈焰之中。太平軍慌忙從火海中撤退,不成陣列,遭溫紹原伏擊,除林紹璋一軍得以保全外,幾乎全軍覆沒。林鳳祥率軍接應朱錫琨,又撞中溫紹原按品字形埋設的地雷,陣腳大亂,又遭溫紹原突擊,損失也頗為不少,只得撤軍,沿途“復掠沿江各堡”,大加報復。自蓑衣渡大戰後,太平軍首次遭到如此慘痛打擊,溫紹原實有大將之風。
北伐軍在六合遭到打擊後,進攻宿州,遇上老對手周天爵。周天師手下本無強兵可用,但他膽量格外的大,眼看無法抵擋,索性開啟城門,在宿州城牆上抽起煙來,手下士兵也配合著裝神弄鬼,大擺迷魂陣,端出大兵十萬的架勢,林鳳祥被周天爵的計謀所騙,放棄宿州不攻。只有三千兵力的周天爵喜出望外,竟又出城追趕,在懷遠小挫太平軍。之後太平軍又被一路尾追的勝保率馬隊三千,擊敗於清流關下,不得不就地招募大量饑民從軍。由此可以看出,林、李二人均非大將之才,指揮能力不高,遠不及韋俊、曾天養、羅大綱、林啟榮等人。不過他們的敵手陸應谷,指揮能力更為低下,士兵戰鬥力也不及北伐軍,太平軍除六合、清流關兩次敗仗外,一路高歌猛進,不到一月,連克蒙城、亳州,進至黃河邊。
陸應谷招募新兵兩千,湊足五千人,力阻北伐軍渡黃河入中原,兩軍在黃河各渡口血戰連連。陸應谷在宋家集、歸德兩次擊敗北伐軍,成功阻止太平軍渡河。北伐軍得捻軍相助,再次攻打歸德,激戰之後,終於攻破歸德,擊破陸應谷援軍三千,迫其裸身而逃,繳獲大量火藥、輜重。陸應谷裸身逃竄的故事被太平軍中八卦高手四下散佈,在下屬面前丟盡臉面,再也無面目節制諸軍,是故歸德戰後,太平軍所向披靡,一路攻克劉家口、睢州、杞縣、陳留、開封,進佔歷史上著名的軍事要地朱仙鎮。林鳳祥、李開芳都是打仗勇猛,辦事無能,缺乏精細統籌能力的將領,雖然黃河邊上的渡口都被太平軍佔領,但林、李二人均無水戰常識,也未預備下渡河的船隻,因缺乏渡河的手段而大軍滯留黃河沿岸。太平軍滯留黃河渡口,不少饑民來投,太平軍數量擴大了數倍,總數接近十萬。
數量增加的太平軍,給林鳳祥、李開芳帶來極大的麻煩。因為缺乏糧食,林鳳祥給北王韋昌輝的回稟說: “自臨懷(淮)至此,盡見坡麥,未見一田,糧料甚難,將兵日日加增,盡見騎馬騾者甚多。忖思此時之際,各項俱皆豐足,但欠穀米一事……如此山遙水遠,音信難通,茲今在朱仙鎮斟酌議起程,渡過黃河,成功方可回稟各王殿下金安”(《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朱錫琨回覆北伐戰況上北王韋昌輝稟》)。
。。
兵渡黃河(3)
太平軍將領在朱仙鎮商議後,決定在清軍不甚重視的小渡口骨牌口渡黃。不料清軍託明阿、西凌阿等人窺破太平軍意圖,以馬步兵數千人猛攻骨牌口太平軍,林鳳祥伏擊失敗,渡船被託明阿全部繳獲。李開芳盡起伏匿在附近山中的太平軍來援,半路遭西凌阿痛擊,正待撤退,又被善祿襲後,損失慘重。
託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