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梢宰�儔咀邐�誦牡耐盤澹�褪俏涫客擰�
前面說過,日本傳統的“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家庭,它以血親為核心,同時也包容了很多非血緣者存在。武士團為了加強凝聚力,也逐漸變成了這種意義上的家和家的聯合體,武士團首領同時也是大家長,其本族部下稱為“一族”、“家子”,非親屬部下稱為“郎黨”或“郎從”。提到武士團的時候,往往會說某某某率其“一族郎黨”,就是指有血緣或沒血緣的部下們。
小武士團往往按照家的結構結合成為大武士團,那麼大武士團就稱為“本家”,大家長稱為“總領”,內含的小武士團稱為“分家”,家長往往稱為“庶子”。從這個“庶子”〔在日本指嫡長子外的所有兒子〕之名就可看出,日本武士和西歐騎士不同——騎士是因契約而效忠於某一領主,相互間的關係比較生疏,聯絡較為鬆散,並且“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而日本武士則按照傳統的家的結構來建設武士團,加上日本傳統並不很重視血緣關係,無血緣的主從之間大多結成姻親、乾親或者養親關係,約為父子,聯絡相當緊密,戰鬥力也因此而加強。
平安時代,日本朝廷的軍備逐漸廢弛,被迫承認武士團的正當性,甚至動用他們行使國家的軍事、司法和警察權,各地國司就經常任命武士團首領為“押領使”或“追討使”。後來甚至連皇宮也由武士團來警衛。
當然,不是隨便什麼武士團都有資格警衛皇宮的,這些武士團的首領往往既是以朝廷為本家的國有土地的莊官,也是擁有正式官位的朝廷新貴。這些新貴中勢力最為龐大的,就是擁有天皇血統,被降為臣格賜以“源”、“平”等氏的家族——執其牛耳者為桓武平氏,根據地在關東地區,以及清和源氏,根據地在畿內的攝津、河內等國。
而平將門正是桓武平氏高望流的始祖高望王的孫子。
古代日本人的名號
日本的貴族和武士〔農民一直只有小名和綽號,商人再加個商號,要到明治維新以後才有姓和大名,暫不在討論之列〕,一般都有兩個名字〔改名啊、被賜以苗字啊,姑且不算〕:小名〔通稱〕和大名。部分人出仕而有官位,部分人出家而有法名、院號,部分人仰慕漢學而有表字——為了表示尊敬,這些東西也往往隨名字一起帶出來,形成長長的一串。一般規律,是有官位以官位代替通稱;有法名、院號的,在家修行稱法名,前加“入道”二字,在寺修行或死後稱院號。
比如,武田晴信,因為很年青就做了大名,有了官位,所以小名知道的人很少,一般稱為“武田大膳大夫晴信”。他出家入道後〔在家修行〕,法名信玄,因此再加四個字,成為“武田大膳大夫晴信入道信玄”〔武田信玄是不那麼恭敬的簡稱〕。死後,則多以院號稱呼他,為“武田德榮軒”。同類的還有“長尾喜平二景虎”,最後稱為“上杉近衛少將輝虎入道謙信”,簡稱上杉謙信;“伊勢新九郎盛時”,最後稱為“北條相模守盛時入道宗瑞”,因為院號早雲庵,簡稱北條早雲。再如,信玄的軍師叫“山本勘介晴幸入道道鬼”,有蝮蛇之稱的美濃領主叫“齋藤山城守秀龍入道道三”,等等。
再看看咱們熟悉的豐臣秀吉吧。他是農民出身,小名不詳〔傳說為日吉丸〕,混上武士以後,改了個高雅點的通稱,叫藤吉郎,冒木下姓,並起大名秀吉,稱為“木下藤吉郎秀吉”。當織田信長給了他近江半國以後,賜以羽柴姓,以顯示威儀〔木下,誰都知道不是高貴出身,羽柴嘛,反正新造的,也無從考證,聽著好象有點古樸味道〕,則稱為“羽柴藤吉郎秀吉”。這時候,他已經是堂堂諸侯了,沒有官位終究不象話,於是賜以筑前守之官職,稱“羽柴筑前守秀吉”。等秀吉取了天下,官高位顯,可惜不是源、平二氏出身,無法開幕當徵夷大將軍〔他曾一度冒充平氏,又想求取源氏而不可得,甚至散佈謠言說自己是天皇的私生子,結果反而造成很壞影響,只好收手〕。正好藤原北家窮的叮噹響,他就湊上去叫聲乾爹,弄成“藤原關白秀吉”,然而還是滿地的噓聲。天皇無奈,賜以“豐臣”姓——這就是“豐臣關白秀吉”的由來。簡稱“豐關白”,退位後簡稱“豐太閣”。
在讀日本人姓名的時候,還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多於兩個字的小名、官位、院號等,往往簡省成兩個字。如柴田權六〔權兵衛六郎〕、前田又左〔又左衛門〕、武田典廄〔左馬助這一官位的相對應唐朝官名〕、馬場美濃〔美濃守〕、織田上總〔上總介〕、高阪彈正〔彈正忠〕,等等。這最後兩個,省略一字就正副不分,好比現在咱們見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