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1/4 頁)
的兒子景勝為養子,從而和政景起了矛盾,這才私鬥而死吧。
在這種情況下,武田信玄不斷煽動越後豪族掀起反旗,包括柿崎景家、北條高廣等將,幾乎每個人都有被武田信玄收買,兩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反叛記錄。於是包括家臣反叛、水匪猖獗和一向一揆在內的種種內亂,搞得上杉謙信應接不暇。在戰陣上,即便對抗信玄也往往洞察先機的他,在詭謀的攻勢下總是焦頭爛額。他甚至數度心灰意冷,前往高野山出家,想要撂挑子。然而越後諸將雖然當他在的時候各懷鬼胎,謙信一走心又虛了,既怕被武田一口吞併,又怕在越後國本身的內鬥中丟了性命,於是苦苦哀求,深刻反省,把謙信又勸了回來——有學者認為,出家入道,就其結果來看,是謙信的一種政治手段,此話不無道理。
●血戰川中島
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的戰爭,是戰國時期戰略戰術運用的極至,也是舊時代戰爭的最後終結。信玄最早將南蠻傳來的鐵砲大規模運用到實戰中去,併發明瞭攻城戰中的鐵砲密集射擊戰術;謙信也非常注重火器的使用,在春日山城建立了自己的鐵砲作坊。要說雙雄不接受新生事物,完全是胡說八道,但他們的戰術思想沒有革命性的突破,卻是不爭的事實。
且說永祿四年(1561年),就在上杉謙信關東攻略的同時,武田氏在川中島地區修築了一座可容納上萬兵馬的大城——海津城,以春日虎綱為守將。如果海津城能夠在川中島站穩,對上杉氏將造成巨大的威脅,因此謙信從關東歸來後沒歇幾個月就又火速進軍,希圖一舉將海津城攻克。
然而當率兵來到川中島的時候,上杉謙信卻發現尚無大軍進駐海津,於是不去圍城,重施故伎,東上死地妻女山紮寨,引誘武田軍前來圍山,好進行主力決戰。
第二日,即八月二十日,武田信玄統帶兩萬大軍進駐了海津城。諸將紛紛請令,包圍妻女山,困死越後軍。但是,信玄一眼就看透了謙信之所想,謙信又不是馬謖,故意陷入死地,能沒有後著嗎?他帶兵繞過妻女山,翻上了更東邊的茶臼山,與海津呈夾擊妻女山之勢,給越後軍以巨大的壓力,逼迫謙信下山。
然而,這回輪到謙信以靜制動了,整天飲酒練兵,“我自巋然不動”,就是不下山。信玄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裝作失去了耐心,原路返回海津城,卻於途中設下埋伏,引誘上杉軍前來阻擊。謙信雖然渴望主力決戰,但是沒有勝算的決戰是沒興趣的,信玄的“移營之計”依舊沒能騙過他,就象劉備騙不過陸遜一樣。
恰在此時,軍師山本勘介獻上了“啄木鳥戰法”——這位山本勘介(或寫作勘助)晴幸入道道鬼,據說本是駿河人,五短身材,獨眼、瘸腿,相貌醜陋,因此不被家主今川義元重用,遂流浪四方,來到了甲斐,經板垣信方的推薦出仕信玄。不過山本勘介此人只出現在《甲陽軍鑑》一書中,雖然後來發現了姓名接近的其它一些記載,但其身份地位似乎並沒有那樣重要。
且說所謂“啄木鳥戰法”,不管是山本勘助提出的,是馬場信房提出的,還是信玄本人設定的,它都立刻被圈定下來。此戰法即將兩萬大軍分為二路,一路一萬三千,以馬場、春日、飯富、真田四將統帶,從背後趁大霧夜襲妻女山,認為謙信見不到信玄本陣,必然避戰下山,而信玄便可將本陣八千人埋伏在必經之路的八幡原上,前後夾擊上杉軍。
當日黃昏,上杉謙信在妻女山上遙望海津城,只見炊煙裊裊,卻全無往日歡樂景象,立刻判斷出武田軍夜間將有所行動。他先發制人,搶先率全部兵力一萬六千人潛下妻女山,夜渡千曲川,於黎明時分來到了八幡原。
時逢大霧,上杉軍以兩倍兵力洶湧殺來,武田信玄倉促應戰,急忙排布魚鱗之陣,堅固防守,等待奇襲別動隊前來。而上杉謙信則佈置車懸之陣(車輪戰術),向信玄本陣展開不停息的輪番進攻。這一仗慘烈異常,武田方因為少主太郎義信中了謙信誘敵之計,不守反攻,破壞了陣勢的完整性,幾乎一敗不可收拾。這是武田氏最大的兩次危機之一(第二次為長篠之戰),名將死傷無數,如軍師山本勘助、副將一門眾武田典廄信繁、老臣諸角豐後守虎定、初鹿野源五郎等,全都戰死沙場。
激戰至午前,武田軍接近全面崩潰的邊緣,馬場信房等人終於趕到了戰場,上杉軍腹背受敵,只好停止進攻,向善光寺坪方向撤退。傳說上杉謙信就是在此時演出了著名的單騎闖陣的活劇。
謙信分派好撤兵事宜,單人匹馬闖入武田本陣,所向披靡,直到信玄面前。當時,信玄正端坐陣後,手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