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疑呢?確實,誰都沒能預想到,卻偏偏又都發生了。
。 想看書來
誰把上面的積木搭歪了
我再舉一個例子:蘋果電腦。
幾年前,蘋果電腦無法與IBM競爭,蘋果電腦的主打產品一直在走下坡路,處於競爭中的絕對下坡地位。但是蘋果電腦這一兩年冒出一個產品——iPod,我想你也買了。iPod比起電腦來說,絕對是一個很小的產品,誰會在戰略上對它引起重視呢?誰會想到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小產品挽救了這個集團。
最初的想法來自於基層。iPod當時設計出來的時候,整個蘋果電腦的中層、高層都是反對的,人們覺得這不是蘋果電腦應該乾的事。蘋果電腦實際上在那時候並沒有什麼現金流危機。但是,如果蘋果電腦沒有新的產品推出來,它早晚會遭遇到全面的現金流問題。也就是說,事實上它的危機已經潛伏下來了。你能不能創新推出新的產品來?你的戰略是給未來帶來更多的現金流,還是造成更多的負的現金流?這些都是隱藏在現金流下面的、看來很小的問題,但恰恰是這些小的東西引起整個企業新的發展。蘋果電腦創新iPod;從而引爆了人們新的消費潮流,使得蘋果電腦擺脫了深度危機。
在這個方面,你剛才提出的問題就是說,我們國內的銀行看的純粹是財務問題,是報表,是誰的經濟責任,很少去關心現金流背後的深層問題。
如果說中國的企業是由一些積木搭起來的話,最下面的那塊積木肯定是現金流。抽掉了最下面的這塊積木,企業肯定垮臺。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上面的積木搭歪了,下面的積木太窄了,積木也一樣會倒下來。問題是誰把上面的積木搭歪了呢?
王巍:我剛才說一件小事會造成崩潰,同樣小事處理好也會拯救企業。你剛才提的iPod是解決了企業定位的戰略。我已經不是推銷電腦了,而是迎合下一代消費者最需要的東西,從而推動了製造變為服務的一個大轉變。
另一個例子是美國醫藥巨頭的經典故事:1982年,在芝加哥地區發生了有人因服用美國強生公司生產的含氰化物“泰諾”藥片而中毒死亡的事故。起先,僅3人因服用該藥片而中毒死亡,但影響迅速擴散到全美各地,調查顯示有94%的消費者知道“泰諾”中毒事件。中層領導認為失誤機率非常小,但公司董事會宣佈在全國範圍內立即收回全部價值近1億美元的“泰諾”止痛膠囊,並投入50萬美元利用各種渠道和媒體通知醫院、診所、藥店、醫生停止銷售此藥。這個舉措挽救了公司的形象甚至命運。
同樣一件小事在中國就出現了問題,最典型的就是三株藥業。幾年前,三株口服液的銷量非常好,在市場上有很好的聲譽,但是突然傳出一位老人因服用三株口服液致死,其子將三株口服液告上了法庭。在這期間,三株口服液對危機的到來沒有很好地處理,結果導致員工罷工、買家退貨、貸款取消、產品堆積等等問題。最後三株雖然贏得了官司,但在最後判決還沒下來之前,三株已經倒閉了。
崩潰在中國特別敏感
我認為,在中國,一件小事引爆企業崩潰,可能比西方更敏感,或者說更為迅速。在西方的成熟市場經濟裡,許多東西都有制度化的防範措施,社會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和預判能力。在中國,有些制度是既模糊又剛性,在發生之前,你很難預判,發生之後,又沒有吸收衝擊的餘地。所以,一箇中國的企業家要特別注意這種轉型社會的制度特點。
範棣:對中國的企業來說,尤其對民營企業來說,更要注意一些看起來是小事的問題。因為國企裡很多事情是制度定的,比如說工資不是企業家能夠設定的。在這方面有些剛硬制度的東西,小事促發崩潰的敏感度不同於民企。對於民營企業來說,由於我國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所以對有些法律的解釋是因人而異的,當一件小事促發了某些大事,引起崩潰的時候,沒有什麼可以保護你。所以,民營企業對於小事的敏感程度要遠遠高於國企,因而也就賦予民營企業更多的挑戰。這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
定律二小事件引爆崩潰
●這條定律適用於所有企業。在中國,小事件引爆企業崩潰的敏感程度要相對高很多。
●企業崩潰絕大多數情況下表現為現金流問題,但背後都是若干小事堆積而成的大問題。
●小事件通常被人忽視,趁人不注意的時候,突然引爆企業崩潰。
3淹死會游泳的
王巍:企業家在保持自信的同時,一定要有所顧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