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由於兼併收購引起的,是由於企業資金鍊斷裂引起的。而西方的企業,特別是歐美的企業,崩潰的原因比較多樣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資金鍊問題。一般情況下,比較多的是由於技術、市場以及供應鏈關係產生了某些突變而導致企業突然陷於困境,最後導致企業破產。比如,原料供應商的危機影響到了本企業的製造環節,從而導致產品無法及時投放市場,致使企業陷入崩潰的邊緣,等等。但是,在中國情況有些不同,中國大部分企業的危機是由於資本瓶頸引起的,大家都沒什麼資本,只能靠最大限度地騰挪資金來實現擴大與發展企業的目標。
王巍:對,我覺得成熟的市場經濟之所以成熟,是因為包括融資、法律、結構等因素的整個環境都成熟,是因為作為個體的企業週期與作為環境的商業週期的協調性。像美國,經濟衰落時往往要經歷一個企業和個人的破產高潮,經濟復甦之後馬上又形成創立企業的高潮。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環境當中,企業動態和環境動態基本上是協調一致的,環境好,整個企業發展得都很好,環境困難,大家都困難。這兩年,美國的華爾街上全賺錢了,人人都發獎金,聖誕節大家都過得很好,幾乎很少看到有人不好,而頭幾年網路泡沫崩潰時大家紛紛找工作。中國好像就不是這樣。儘管我們都知道中國經濟正在崛起,企業發展的大環境非常好,但相當多的企業卻在這幾年紛紛破產倒閉,出現崩潰的局面。
過度使命感也許是一個問題
中國這麼多年來大部分企業的破產是非常反常的。為什麼中國企業崩潰的問題大多出在企業的併購上?我認為,這跟中國企業家強烈的使命感非常有關係。因為只有採取併購與整合的方法,才能使企業有超常規的發展和壯大。
在中國,目前形成企業價值的主要是40到50歲這些人。這批人他們基本上都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教育,英雄主義情結很重,要做大事,要關心國家大事。這是從小接受的教育,所以有強烈的使命感。
用北京的一個段子來講,這些人幹事有三個特點:第一,是沒事找事幹;第二,是拿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幹;第三,是拿自己的事不當事幹。這就是強烈的使命感。另外,這批人由於在經濟轉換體制的情況下參與工作,又接受了西方現代的思想,看到了中國和世界的差距,所以使命感變得更強烈,希望一旦做事就要做大事。比如說,一個企業家在山東起步,企業在濟南,哪怕只是生產釦子、勺子什麼的,他也要說立足濟南、面向全國、走向世界。
在西方,企業家的宗旨就是賺錢嘛,譬如,做房地產的企業,一定三四年收回成本,否則就不幹。而在中國,大部分企業家都想成為世界第一,先天下之憂而憂,使命感極強。在現實生活中,揠苗助長,趕超別人,企業家非商業性的擴張慾望極強。這種隱藏在擴張慾望下的強烈的使命感在西方企業家那裡很難理解。在中國,即便是很成功的企業家內心仍然有落草為寇暫棲身的委屈感,一旦有機會非商業的東西就會佔上風。所以,理解中國企業家首先要理解他們的出身和內心的真正衝動,即便出現商業崩潰的危機,有時他們也會賭一把。
範棣:成熟的市場經濟非常注重對危機企業的保護。並不是我們這些年來想象的那樣,好像市場經濟就是讓有問題的企業倒閉。成熟的市場經濟普遍對有危機的企業實行保護,實在不行,才讓它倒閉。從危機到真正倒閉有一個制度保護,包括對所有者、股東、管理者都有一個保護的制度,保護資本的利益。在不成熟的市場經濟中,對處於危機中的企業就沒有一個制度性的保護,特別對於民營企業沒有保護。出了問題的企業,如同一個人一樣,生病了,需要治病,但在不成熟的市場經濟中,可能就直接送你進火葬場了。這是多大的社會浪費呀!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保護企業是一個人的事情嗎
所以,保護危機企業的任務就光榮地落到了一個人的身上,企業家的身上。由於這個人有很強烈的英雄主義情結和使命感,對民族、對世界有著豪情壯志般的使命感,他就拼命在危機中掙扎。社會並沒有提供給他必要的保護。就像你爬到了60層懸在半空幹活,下面沒有安全網兜著你,吧唧摔下來就粉身碎骨,這種情況下企業家沒有安全感。
在美國,企業每年破產的情況很多,破產大部分是由於市場或者技術引起的,技術被淘汰了,我慢慢就破產了,市場不行了,我就破產了。很自然。中國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破產在很多人的頭腦裡等於犯罪,或者人生玩完了。這一點確實很有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