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2/4 頁)
共識,認為這個企業有重大的問題。銀行停貸了,國土局辦事也不順了,稅務局也派人下來檢查了,等等,一下子就促發了企業的急性心肌梗死。
王巍:企業現在要懂得與媒體保持適當的距離。但什麼是適當的距離呢?企業往往沒有意識或概念。
範棣:企業剛開始接觸媒體的時候,每一個新聞記者都是人,都是很感性的人,他佩服你也好,不佩服你也好,真的是心裡崇拜你也好,或者心裡罵你也好,不會暴露出來的。如果一個企業家不懂得與媒體保持距離,失去了自己的新聞原則,想與新聞記者交朋友,請他們吃飯、唱歌,讓媒體對他進行一些誇獎,這並不難做到。企業家覺得軟性廣告很好用,不花錢,一開始又很順手。不就是請幾頓飯,大不了給一些紅包,報紙上、電臺裡、電視上出現一些對企業有利的軟性報道,而且最容易讓人相信,成本低。
這個時候,媒體也知道,反正你不是讓我說好的嗎,只要不違反大的原則,又有一些新聞價值,那就說嘛。所以,就讓企業家給媒體講故事,媒體就從新聞的角度編故事,自然裡面少不了一些水分。甚至媒體和企業一起商量如何編故事,如何拔高,如何讓企業的社會形象更加光彩照人。這個時候,一切都好,企業與媒體兩方面的利益高度一致,整個一個雙贏。但長期的負面效應慢慢開始積累下來了。
問題是:媒體是永遠不能滿足的,爆料是媒體的天性。這個時候距離就起作用了。如果距離較遠,你只給媒體一次報道的機會,完了就完了。但是,現在大家是近距離了,媒體要從你身上挖出更多的東西,不斷地抬高你。第N次來找你的時候,重複第N…1次的事情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它就會問你,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從某某角度說的?比如說,中國的戰略寫完了,談談美國的戰略怎麼樣?美國寫完了,你在歐洲發展的戰略?等等。它就一直幫你加料,一直把你的原料、輔料燒到一乾二淨為止。你沒得燒了,從新聞的角度上看,已經是一團廢料了。於是,你只剩下反面的價值了。那個時候,企業家發現自己無路可退了。就好像到雪山上了,你沒有辦法下去,除了崩潰沒有別的辦法。
與媒體保持一定的距離非常非常重要。什麼樣的距離是合適的距離呢?我認為,很多國外的企業就有很好的經驗,不妨參考它們的一些做法。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與媒體保持適當的距離(2)
第一,主要是做一些制度上的安排與防範。比如說,你公司最好有一個固定的人或者有一個新聞發言人,一個有這方面經驗的人負責與媒體打交道,所有的話都透過他來與媒體說,或者你僱用一個公關公司,跟媒體去打交道。這個就是距離。企業家沒必要與媒體直接打交道。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企業的品牌不是企業家的品牌
第二,不要簡單地用軟性廣告的渠道來進行企業品牌的宣傳。媒體會向你推銷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企業品牌就是企業家的品牌,或者企業家的品牌就是企業的品牌。所以,宣傳企業家也就是等於在宣傳企業的品牌。在中國,利用宣傳企業家來達到宣傳企業的目的,是一個很有效實用的方法,而且比較人性化,好講故事。但是,這條路是很危險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果這樣的話,當人們把你的聲譽簡單地看成是企業的聲譽的話,企業家一旦倒了,這個企業就倒了,這個企業的品牌就沒了。應該說企業的品牌不等於企業家的品牌,有關係,但是不完全等同。但是,在中國,這兩個東西幾乎是重合的,在百分之九十的意義上,企業家品牌就等同於企業品牌。所以,大家在宣傳企業的時候,通常宣傳個人比較多。按照這個思路走的話,你與媒體的距離就會拉得很近,你沒有防範措施,所以這個策略必須考慮清楚。到底是用什麼方法進行企業的品牌宣傳戰略,要有比較長遠的考慮。
第三,與媒體保持一定的距離的另一層意思是說,你要跟所有的媒體維持一個常規性的關係,你不能完全不理它。完全不睬它,它也一樣叮你。還不如有計劃地餵它一些料,保持與它一定距離條件下的經常關係,也不是一件壞事。你要把你的難處告訴它,讓媒體對你有顧慮,至少道德上有顧慮。
王巍:我的建議就是請一個專業的財經公關公司,從專業的角度展示企業的問題與出路。不能把求助行為情感化、個人化,也不能政治化。這隻能把事情搞得更復雜。專業公司要針對危機企業的獨特情況設計自救方案,要表達出生存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在所在的產業價值鏈上尋求合作聯盟和救助機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