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一個個卻都有些不以為然。我耐心地跟他們解釋:產品能賣出去,安裝工作就顯得重要了,從嚴格意義上講,空調器只是一種“半成品”,它不像冷櫃彩電,買回去擱哪裡都行,插上電源就可以使用。空調安裝很重要,安裝質量的好壞,不僅決定空調的性、運轉安全、使用壽命,還決定著噪聲大小。像分體式空調,安裝得不好,大有可能發生墜機事件,砸著人,鬧出人命事故來,可不能開玩笑。窗式空調安裝雖然簡單些,但也受制於安裝高度、牆壁強度、房間位置等原因。而且過了一段時間,空調需要維護,比如除塵、加製冷劑等,否則不製冷。我又和經銷商另組織了一支技術能力較強的安裝維修隊伍。
都說安徽人在商業活動中的政治情結特別濃,但在我看來,當我在改變他們的服務意識時,他們倒也樂意接受,也沒有多少官商習氣,倒是熱情大方,甚至網開一面。
1992年夏天來到的時候,空調旺銷。當我離開這家商店時,不管是經理還是女營業員們,都已做得相當到位了。
銅陵之戰圓滿地結束了。
打完銅陵之戰後,格力在安徽幾個地方深入人心,低悶的銷售現象得到了徹底改觀。特別是在銅陵與供電局第三產業之間的合作,給了我足夠的信心 。當時我就想:既然銅陵能這樣樣做,為什麼不把銅陵市的經驗推廣到安徽全省,在每一個城市裡都進行了第三產業的工發呢?
以後,我在合肥、蕪湖、安慶等地尋找良好的合作伙伴的同時,也與供電局第三產業緊密聯絡,先後取得了輝煌戰果。有了服務意識,再加上供電系統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利用這一優勢確實佔了不少的便宜。到目前為止,供電系統的銷售量在安徽佔領了三分之一的市場。
由於我的努力,還由於我們的產品在產品質量上過關,跟蹤服務等方面也做得很到位,“格力”的聲譽在安徽攀升得很快,安徽的經營環境逐漸步入良性迴圈狀態。
在合肥還有一件更有趣的事,至今令我難以忘懷。合肥有一家汽貿公司,是資金較充裕的公司,從沒有做過空調,更沒有見過格力產品。他們的總經理快60歲了,又高又壯,很健談。我的一位經銷商建議我去找他談談。在他的介紹下,我認識了這位總經理。我先參觀了他的汽車銷售場地,聽他說如何銷售汽車,輪到我向他介紹我公司的情況時,我滔滔不絕地將格力在安徽市場的現狀,以及公司未來的發展一直說個不停。說著說著,他竟然讓我根據合肥市場需求,排一個他們公司的要貨計劃,我把各種型號一排,就是125萬多元,他毫不猶豫地叫財務辦款。當時,有人提醒他,要調查一下市場再說,別被騙了,他卻豪爽地說:“不用調查了,如果董明珠是騙子,我也認了。”……
1992年,我在安徽突破了1600萬的銷售大關,可謂是旗開得勝。雖然安徽是一個較貧究的省份,但在這一年,安徽市場佔了整個公司銷售額的1/8。從此,我也作為一個神奇的人物在公司裡傳揚開來。
其實,我認為自己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也沒有什麼深奧的地方,一切的一切,都是兩個字:勤奮。勤奮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勤奮,才能使我邁進成功的大門。
安徽市場的旗開得勝,更加奠定了我要走營銷這條道路的決心。我想,即使今後為此付出的再多,也值得。
我堅信,在營銷市場上,我將永遠是一個勝利者。
》(第三章 再闢戰場)
01…8…6 下午 05:39:06
走遍四大火爐之一的南京,滿城連一臺格力樣機都找不到,要開啟缺口談何容易?僵硬的官商作風一度將我轟出門外,從不妥協的我卻在“門外”找到了商機。在滴水成冰的季節,我成功地推銷出去一單200萬元的空調生意,創下了一個奇蹟,但幾乎與此同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空調廣告大戰打響了……
1992年,格力在安徽一年的銷售額達到1600萬,而在相鄰的江蘇省,那一年才僅僅完成300多萬。
一個是貧窮的省份,一個富裕的省份,結果卻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什麼一個富裕的省份在銷售上遠遠落後於一個貧窮的省份?這引起了公司領導的注意。
為了瞭解市場,格力的總經理朱江洪提出對華東地區進行考察。
不久,朱總打電話給我,說要來安徽。
我到合肥機場去接朱總。他一個人提只旅行包來了,以前就聽說他喜歡一個人出差,但親眼看到他一個隨員都不帶,心裡還是深有感觸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