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業之道。
弘治十一年(1498),南京應天府舉行鄉試,十八歲的唐伯虎準備參加這次考試,考試前,他聚集了平生關係最好的三個朋友一起吃飯,在這次酒宴上,成竹在胸的他放出狂言:
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
這是一句不折不扣的狂言,但他的三個朋友卻沒有絲毫異議,因為他們知道,眼前的這個人有說這句話的資格。
參加唐寅酒宴的這三位朋友分別是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他們四人被合稱為“吳中四才子”,也有人稱他們為江南四大才子。
事實證明,唐寅沒有吹牛,在這次的鄉試中,唐寅考得第一名,成為應天府的解元。可能是他的文章寫得實在太好,當時的主考官梁儲還特意把卷子留下,給了另一個人看。但他不會想到,自己的這一舉動將給後來發生的事情佈下重重疑團。
看卷子的人就是程敏政,他和唐寅一樣,小時候也是個神童,後來做了李賢的女婿,平步青雲,他看過卷子後也十分欣賞,並在心中牢牢地記下了唐寅這個名字。
不久之後,他們將在京城相聚,因為第二年,唐寅即將面對的主考官就是程敏政。
弘治十二年(1499),唐寅準備進京趕考,當時的他已經名動天下,所有的人都認為,在前方等待著這個年輕人的將是無比壯麗的錦繡前程。
唐寅也毫不掩飾他的得意,他的目標已不再是考中一個小小的進士,他將挑戰自古以來讀書人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
他已經成為了解元,以他的才學,會元和狀元絕不是遙不可及的,如果一切順利,他將成為繼商輅之後的又一個傳奇!
信心十足的唐寅踏上了前往京城的征途,他將在那裡獲取屬於自己的榮譽。
可是唐寅兄,命運有時候是十分殘酷的。
在進京趕考的路上,唐寅遇見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人——徐經。
徐經,江陰人,是唐寅的同科舉人,他在趕考途中與唐寅偶遇,此時的唐寅已經是偶像級的人物,徐經對他十分崇拜,當即表示願意報銷唐寅的所有路上費用,只求能夠與偶像同行。
白吃白住誰不幹?唐寅答應了。
徐經這個人並不出名,他雖不是才子,卻是財子,家裡有的是錢。才財不分家,這兩個人就這麼一路逍遙快活到了京城。
進京之後,兩人開始了各自的忙碌,從他們進京到開考之間的這段時間,是一個空白,而事情正是從這裡開始變得撲朔迷離。
唐寅註定到哪裡都是明星人物,他在萬眾矚目之下進了考場,然後帶著輕鬆的微笑離開。和他同樣信心十足離開考場的,還有徐經。
從考完的那一天起,唐寅就開始為最後的殿試做準備,因為考卷中的一道題目讓他相信,自己考上進士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不過是名次前後不同罷了。
可不久之後,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傳來,唐寅落榜了!
還沒等唐寅從驚詫中反應過來,手持鐐銬的差役就來到了他的面前,把他當作犯人關進了大獄。
金榜題名的夢還沒有做醒,卻突然被一悶棍打醒成了階下囚,他想破腦袋也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
唐寅所不知道的是,這次倒黴的並不只他一個人,他的同期獄友還有徐經和程敏政。他們的入獄罪名是合謀作弊。
唐寅的人生悲劇就是從這裡開始的,而罪魁禍首就是考卷中的那一道題目。
在這一年的考試中,考官出了一道讓人十分費解的題目,據說當年幾乎所有的考生都沒能找到題目的出處,還有人只好交了白卷,只有兩份卷子寫出了完美的答案。
主考官程敏政當即表示,他將在這兩個考生中選出今科的會元。
這兩份卷子的作者一個是唐伯虎,另一個就是徐經。
其實事情到了這裡,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答出來了說明你有本事,誰也說不了什麼,可事情壞就壞在唐伯虎的那張嘴上。
這位仁兄考完之後參加宴會,估計是喝多了,又被人捧了兩句,愛發狂言的老毛病又犯了,當時大家正在猜誰能夠奪得會元,唐伯虎意氣風發之下說出了一句話:
“諸位不要爭了,我必是今科會元!”
唐寅兄,你的好運到此為止了。
所有人都聽到了這句話,很多人沒有在意,但更多的人卻把它記在了心裡。
這是一句讓唐寅追悔終身的話,因為它出現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首先這裡不是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