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第1/4 頁)
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現階段,歐陽朔必須在軍政兩大板塊,做一個傾斜。
強軍,才是最核心的目標。
組建南疆都督府之後,歐陽朔自己,已經不再截留任何的領地資金,儲物囊中,只保留一兩萬金幣,作為零花錢。
領地的財政收入,基本上都原原本本地投入到領地建設中去了。
領地強盛,就是他的強盛。
按照映柚的彙報,領地七月份,真正實現財政淨收入,只有11900金幣。
下個月,財政收支,應該會有所好轉。
最根本的,就是雷州郡不僅不再需要財政轉移支付,而且還能上繳財政收入。一進一出,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對此,映柚卻沒有歐陽朔那麼樂觀。
不為別的,只因肇慶之戰,正在如火如荼。
可以預見,未來的肇慶郡,又將是一個爛攤子,等著收拾。
映柚彙報完,順勢退下。
接下來,就是商議設立典牧署的事宜。
組建南疆都護府之後,在機構的設立上,越發的規範。
歐陽朔規定,機構的設立,可由大臣提議,經行政署審查之後,才能拿到政議之上,正式討論,最後再交由歐陽朔決斷。
如此安排,也是避免歐陽朔往後,妄自尊大。
一個人,身居高位久了,乾坤獨斷慣了,其眼光不可避免地就會被遮蔽。發展下去,就容易聽不進臣子的建言。
歐陽朔不想成為那樣的人。
但是,如果沒有合理的制度設計,以現在的趨勢,他必然會成為那樣的人。因此,歐陽朔才會防微杜漸,在頭腦還清醒的時候,就進行自我約束。
對此,范仲淹等大臣,是極為欣慰的。
如此明主,何愁霸業不成?
在蕭何的提議下,經行政署長審查,一致同意,在軍務署的框架之下,設立典牧署。
設立的典牧署,職責有二。
其一,掌南疆都護府之車架。
歐陽朔出行,慣常都是騎馬,一般不會坐馬車。隨著山海城逐漸建設完善,在范仲淹等人的提議下,平時出行,歐陽朔也不得不坐馬車。
按他們的說法,這是法度問題,不能隨便。唯有如此,才能體現南疆都護的威嚴。對此,歐陽朔也只能妥協。
好在,他平時出行的機會比較少。
以歐陽朔的性子,實在是坐不慣馬車。
其二,掌領地之馬政。
各大軍馬場,包括疾風谷軍馬場以及神眷府軍馬場,都由典牧署掌管。
典牧署的署長,自然就是夏侯嬰。
至此,鉅鹿之戰的四位人才,都有了安置。(未完待續。)
第四百三十六章 諸子齊聚
隨著英雄帖的發出,各地計程車子,開始湧入山海城。西南大學堂內的聚賢樓,已經竣工,恭迎諸子入駐。
諸子當中,最先趕來的是法家的申不害和慎到。
法家三派,法、術、勢,其代表人物分別就是衛鞅、申不害和慎到。及到韓非子,集法家思想於大成,將“法、術、勢”三者緊密結合。
衛鞅出面,接待了申不害和慎到兩人。
申不害是一位身材消瘦,面容清雋的中年人,不苟言笑,神情冷峻。瞭解他的人都知道,此人是典型的面冷心熱。
慎到不同,這是一位剛一見面,就能讓人如沐春風的慈祥老者。慎到除了是法家名士,還是道家黃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人在戰國之時就有交集,如今見面,自然是親熱異常。
“衛鞅兄,快快快,我們三人商議一下,該怎麼應對儒家的刁難。”申不害是個急性子,剛一見面,就要拉著衛鞅,商議跟儒家的辯論之事。
衛鞅見此,暗自好笑。
對君侯的心思,衛鞅不說全部瞭然,至少也摸透七八分。他知道,於君侯而言,其目的並不是真要讓儒法兩家爭出個高下來。
實則,也很難再分出勝負。
今時不同往日,百家諸子,跨越時空,在此齊聚。這是何等的盛況?
儒家之中,有孔子、孟子以及荀子。
法家之中,也有後世的集大成者韓非子。
當初他衛鞅跟孟子,在稷下學宮的那一場辯論,已是不可再複製。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實踐,早已證明,儒法兩家,各有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