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業劃分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化,使得學生知識越來越單一。這就提出了一個專業知識和專業之外的知識的關係問題。作為一個理工科的學生,當然首先要學好專業知識,專業本身就會把你帶入一個你所不熟悉的新的世界,也是其樂無窮的。但是,如果眼光完全侷限在專業範圍內,發展到極端,就會把專業的、技術的世界,看作是世界的全部,只知專業而不知其他,這就把自我的天地壓縮在極小的空間,知識面越狹窄,興趣越來越單調,生活越來越枯燥,最終導致精神的平庸化與冷漠化。這種情況也容易產生〃靠技術吃飯〃的觀念,把專業知識和技術功利化了,實際上也是將自己工具化了。這就意味著人最終成了科學技術、專業知識的奴隸,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現代科學技術病〃。看到了這樣的可能出現的危險,同學們在初進大學,設定自己的目標時,就應該給自己提出雙重任務:既要進入專業,學好專業知識,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並且以做本專業的第一流專家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另一方面,又要走出來,看到專業之外的廣大世界,博覽群書,獲得人文精神的薰陶,開拓更加廣大、自由的精神空間,確立更高層面的目標:做一個健全發展的自由的〃人〃。這就是我今天要對在座的理工科大學生說的話:要〃進入專業〃,又要〃走出專業〃。
三、 沉潛十年:最誠懇的希望
我還要講一個問題,讀書、學習是要有獻身精神的。這些年大家都不談獻身了,但是根據我的體會你真正想讀好書,想搞好研究,必須要有獻身精神。我至今還記得王瑤先生在我剛剛入學作碩士研究生的時候對我說:〃錢理群,一進校你先給我算一個數學題:時間是個衡量,對於任何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要牢牢地記住這個常識……你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這二十四小時就看你如何支配,這方面花得多了,另一方面就有所損失。要有所得,必須有所失,不能求全。〃講通俗點,天下好事不能一個人佔了。現在的年青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想把好事佔全,樣樣都不肯損失。你要取得學習上的成功、研究上的成功,必須有大量的付出,時間、精力、體力、腦力,必須有所犧牲,少玩點甚至是少睡點覺,更沒有時間來打扮自己。你打扮自己的時間多了,讀書的時間就少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怎麼安排時間,我沒有一個價值判斷。你打扮自己、你整天玩,那也是一種人生追求,不能說讀書一定就比玩好。不過你要想清楚,這邊花得多那邊就有損失,你打扮的時間、玩的時間多了,那就會影響讀書。想多讀書就不要過分想去玩、去打扮自己。這背後有一個如何處理物質和精神的關係問題,既要物質的充分滿足又要精神的充分滿足,那是一種理論的說法,是一種理想狀態的說法,或者從整個社會發展的合理角度說的,落實到個人是比較難實現的。我認為落實到個人,物質首先是第一的,所以魯迅先生說:〃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他說得很清楚,生存、溫飽是物質方面的,發展是精神方面的。在物質生活沒有基本保證之前是談不上精神的發展的。過去我們有一種說法就是要安貧樂道,這是一種騙人的東西,千萬不要上當。要你安貧樂道的人自己在那裡揮霍,我們不能安貧,我們基本的物質要求要滿足,要理直氣壯地維護自己的物質利益。
§虹§橋§書§吧§。
第3節:如何讀書?讀什麼書?(2)
但是你基本的物質權利得到保證了,比如你已經有助學金了,你已經基本吃飽了,你有教室,有宿舍讓你住下來了,基本的生活條件已經有了,那各位同學就應該考慮如何設計、安排自己今後的一生,併為此做好準備。如果你一門心思去追求物質也可以,但你就不要想精神方面要怎麼樣,不要喊〃我痛苦啦!我痛苦啦!〃有人在全心賺錢,同時又在想〃我空虛〃……你不要空虛,你就是要追求享樂,那就這樣做好了,不必要求全。將物質要求作為人生的主要追求,那你精神方面一定有損失,這是肯定的。我對自己也有設計:第一,我的物資生活水平要在中等,最好要在中上水平。比方我需要有寬敞的書房,這不僅是一間書房的問題,這是一個精神空間的問題。我就希望有比較大一點的房子,這就與我的精神自由性聯絡在一起。但具備了這樣一些基本的生存條件以後,就不能有過高的物質要求,因為我要求我的精神生活是第一流的。我不能同時要求精神是一流的,物質也是一流的,我不能跟大款比,那我心理永遠不平衡。所以我覺得同學們應該考慮好,如果你決心偏重於精神追求,在物質上就必須有犧牲,當然前提是基本物質要求要有保證。在基本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