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考慮。你們可能體會不到,我們都是過來人,現在我們大學同學喜歡聚會,就是回憶當年那種純潔的、天真無邪的友誼。一生能夠有這樣的友誼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所以我說大學是人生最美好的季節,因為你追求的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樣東西:知識、友誼和愛情。記得作家諶容有篇小說叫《減去十年》,如果我可以減去十年或二十年,如果現在是當時的話,我會和同學們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理直氣壯地、大張旗鼓地去追求知識、友誼和愛情。因為這是我們年青人的權利!
虹←橋書←吧←BOOK。←
第2節:如何讀書?讀什麼書?(1)
二、 如何讀書?讀什麼書?
這裡側重談一談該怎麼求知識、怎麼讀書的問題。關於讀書,周氏兄弟有兩個出人意料卻意味深長的比喻。魯迅說:〃讀書如賭博。〃就像今天愛打麻將的人,天天打、夜夜打、連續地打,有時候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來還繼續打。打麻將的妙處在於一張一張的牌摸起來永遠變化無窮,而讀書也一樣,每一頁都有深厚的趣味。真正會打牌的人打牌不計輸贏,如果為贏錢去打牌在賭徒中被稱為〃下品〃,賭徒中的高手是為打牌而打牌,專去追求打牌中的趣味的。讀書也一樣,要為讀書而讀書,要超功利,就是為了好玩,去追求讀書的無窮趣味。周作人也有一個比方,他說:〃讀書就像煙鬼抽菸。〃愛抽菸的人是手嘴閒空就覺得無聊,而且真正的煙鬼不在於抽,而是在於進入那種煙霧飄渺的境界。讀書也是這樣,就在於那種讀書的境界……它是其樂無窮的。我們的教育,特別是中學教育的最大失敗就在於,把這如此有趣、如此讓人神往的讀書變得如此功利、如此的累,讓學生害怕讀書。我想同學們在中學裡都是深有體會的:一見到書就頭痛,其實要是我一見到書就高興,就興奮。中學教育把最有趣味的讀書變成最乏味的讀書,這是我們教育的最大失敗。現在同學們進入大學後就應從中學那種壓抑的、苦不堪言的讀書中解放出來,真正為趣味而讀書,起碼不要再為考試去讀書。這裡涉及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讀書是為什麼?讀書就是為了好玩!著名的邏輯學家金嶽霖先生當年在西南聯大上課,有一次正講得得意洋洋、滿頭大汗,一位女同學站起來發問(這位女同學也很著名,就是後來巴金先生的夫人蕭珊女士):〃金先生,你的邏輯學有什麼用呢?你為什麼搞邏輯學?〃〃為了好玩!〃金先生答道,在座的同學們都覺得非常新鮮。其實〃好玩〃兩個字,是道出了一切讀書、一切研究的真諦的。
還有一個問題:讀什麼書?讀書的範圍,這對同學們來說可能是更現實的、更具體的問題。魯迅先生在這方面有非常精闢的見解:年青人大可看本分以外的書,也就是課外的書。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人的研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樣對於別人、別的事情可以有更深切的理解。周作人也自稱是雜家,他主張大家要開拓自己的閱讀範圍,要讀點專業之外的書。
這裡我想著重地談一談理工科學生的知識結構問題。恩格斯曾經高度評價文藝復興時期的那些知識分子說:〃這是一個產生巨人的時代。〃所謂巨人都是多才多藝、學識淵博的人。那時候的巨人像達·芬奇這些人,不僅是會四五種外語,而且在幾個專業上都同時發出燦爛的光輝。恩格斯說:〃他們沒有成為分工的奴隸。〃這使他們的性格得到完整、全面的發展。在〃五四〃時期也是這樣,〃五四〃開創的新文化的重要傳統就是文理交融。我們中國的第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自然科學家,他們都是在兩個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可以隨便舉幾個例子。著名人類學者裴文中寫的小說,曾受到魯迅的讚揚,還選入了他所編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卷。植物學家蔡希陶當年就是一邊在雲南採集植物標本,一面寫有濃郁的邊地風情的小說。還有一位北大物理系教授丁西林,他的一生,在物理學和戲劇創作兩個領域都取得傑出的成就。老一輩的自然科學家、醫生、工程師,都有很高的中國古典文學的修養和西方古典音樂的修養,他們有的在業餘時間寫的詩詞、散文,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如竺可楨、梁思成、華羅庚等等,就是他們寫的學術論文、報告,文筆都是很優美的。一個真正的大學者,一個健全發展的現代知識分子,一方面,他要受到社會和知識分工的制約,同時也在努力突破分工所造成的限制,儘可能地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結構,以求得自身學識、思維能力與性格的相對全面的發展。
問題是到了1949年以後,由於這種文、理、工、醫、農合校大學體制的改變,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