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案例四:
小趙和學校幾個同學一起到一個很大的外貿公司實習, 被分配給幾個業務員做助手。 這是個有國營特色的企業, 同事們都互相稱呼對方為“老張” “老王”, 幾個同學入鄉隨俗也採用了這種“老X”的稱呼。小趙被派給了老李, 但是不論別人怎麼叫, 他一直很尊敬地稱老李為“李老師”。他主動見事就做, 跟著老李跑銀行和商檢交單, 到海關報驗。儘管老李說因公外出可以打計程車, 小趙一個人外出而且不趕時間的時候一律選擇乘坐公共汽車。有好幾次, 老李接國際長途, 小趙就默默地坐在一邊“旁聽”, 細心地揣摩他如何同外商交談。有時則悄悄地給老李遞一支筆, 或續上水, 或記錄一些資料。這些細小之處, 既給老李帶來了工作上的便利, 也表現出新人對“前輩”的尊重, 在實習期結束的時候老李向公司申請把小趙留作助手。
案例四分析:
實習生在公司裡, 姿態擺得越低就越容易成功, 門你來開, 茶你來倒, 純淨水你來換, 列印好的檔案你來拿, 就像剛剛進門的新媳婦一樣, 眼睛裡有活兒, 手裡不閒著。新人對“前輩”, 也如同新人對公婆一樣, 無論如何尊重都不過分。小趙無疑就是靠這種低姿態取勝的。
上面的這幾個案例, 一定充分地說明了正確實習的重要性, 那麼, 到底應該如何去找實習機會呢?
筆者在從事求職諮詢的過程當中, 瞭解了不少大三學生找實習機會的故事, 並且總結出一些尋找實習機會的技巧, 現在, 和大家分享一下。
1。 尋找“對口”實習機會
“對口”實習, 也就是說, 你的實習工作恰好是畢業後想從事的工作, 幾乎可以確保你實現“實習——畢業——就業”的三級跳。即便你實習的單位沒有招聘的計劃, 你的這一段實習經歷也幾乎可以確保你在同類公司獲得面試機會。
我的一個學員朋友小孟就順利實現了上述的三級跳。小孟所學的專業是行政管理, 一個很寬泛的專業。大三的時候, 他看到中國移動招聘暑期實習生, 立志花大力氣去拼這個實習機會。為此, 他詳細分析了移動對暑期實習生的需求, 結合招聘啟事的要求與網上的一些資訊, 小孟發現移動主要需要實習生來幫忙做資料統計分析, 所使用的軟體是SPSS統計分析軟體。為此, 小孟趕製了這樣一份申請材料:
(1) 在大學裡曾經用SPSS統計分析軟體做過的一份作業: 為了顯示自己對SPSS的熟練程度, 小孟特意熬了兩個通宵把報告從4頁多加長到10頁, 而且到一間專門做標書設計和製作的列印社用Photoshop做了排版。
(2) 一份求職信: 介紹自己對SPSS統計分析軟體的使用心得, 以及如何利用SPSS為移動分析大量的使用者資料。
(3) 個人簡歷: 主要突出自己的學習成績中上等、 在社團活動中主要扮演“得力助手”角色、 擅長打乒乓球等特點。之所以突出這些優點, 是因為名企向來偏愛三類學生: 成績好的、 執行力強的、 有文體特長的。
小孟的申請材料理所當然地讓中國移動和HR頗為驚喜, 他也因此順利地透過了面試關, 成為中國移動06年在廣州招聘的三名實習生之一。07年, 小孟再次以類似的申請方法, 透過了同樣競爭激烈的面試, 拿到了中國移動的正式offer。
第一節 大一到大三,做好五件大事(7)
2。 找不到“對口”的?找你能進的“最大的”公司
在某種程度上, 找實習機會的競爭比就業的競爭還要大, 因為大部分公司並不招聘實習生, 即使招聘, 也為數寥寥。在這種情況下, 找到“對口”的實習單位變得更為艱難。那麼, 你可以暫時忽略自己的最終職業定位, 無論是什麼職位, 只要是大公司招聘, 你儘可以去嘗試。當你真正進入那間公司之後, 你可以在120%地完成本職工作之餘, “默默地”接近你最心儀的那個部門, 認識裡面的人, 觀察他們所做的事情。
實習經歷, 其實並不能真正使你掌握某個行業的核心業務技能, 其主要目的是增強你大四簡歷的競爭力, 同時, 你可以接觸一些高素質的人, 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東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即便實習和你的就業目標並不“對口”, 也不必太在意, 只要能和高素質的人接觸, 做什麼工作都無所謂。
3。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