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影效果的球員和教練。
隨著全球化步伐加速,歐盟市場之間的相對開放,英超俱樂部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就成為了國際市場上最有財力吸納人才的方向。這種從全球各地招募來即能戰的成熟球員,對於提高英超觀賞性、增強英超作為電視媒體產品質量,起到了莫大的推動作用。英超從早期的坎通納、博格坎普、佐拉到亨利、維埃拉、C羅、德羅巴、羅比尼奧等,從溫格、霍利爾到穆里尼奧、貝尼特斯、希丁克等,囊括了大批世界足壇的頂尖人才,規模之大超過了八十年代號稱“小世界盃”的意甲聯賽。只是這種全球選材的國際化模式,對於英格蘭本土足球人才的成長形成了極大的限制。
英格蘭籍主教練,曾經在世界各地傳播和推廣足球的人物,如今在英格蘭本土都很難在頂級聯賽找到工作機會,自1995年羅伊爾帶領埃弗頓奪取足總盃後,直到2008年,才有第二個奪取重要獎盃的英格蘭籍主教練出現:老雷德克納普帶領朴茨茅斯奪取足總盃。英格蘭球員在本土頂級聯賽中的比重,也是逐年下降。1998—99賽季,英超中還有60%球員為英格蘭籍,到了2003—04賽季,這一比例下降到了50%。在2008—09賽季,英超當中的英格蘭球員只佔據總數的,所以卡佩羅擔任英格蘭主教練後,說自己最頭疼的問題,就是選材範圍太過狹窄。
全球化運營模式,提升了英超這個職業聯賽的商業價值,卻對英格蘭足球本身的發展形成了新的障礙,這肯定不是《泰勒報告》呼籲改革時,所期待產生的結果。
全球化VS本土化
全球化是拯救世界的良方、打破三個世界隔膜的神藥,還是西方世界進一步掠奪資源、拉大差異的幌子?全球化在成為世界潮流的同時,本身也成為了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倘要細分的話,全球化這個概念本身也有著各種領域的分野。經濟全球化,越來越遭到第三世界國家的抵制。資訊全球化,一方面似乎符合了網路時代前夜、關於地球將變成“地球村”的概念,另一方面網路又在把人和人的距離急速拉大——最好的交流方式仍然是面對面交流,可是從電話到手機到3G,從Email到QQ到MSN到部落格到再到Facebook,碎片化的時代定義愈加強烈,人與人之間;一個又一個黑洞在擴張著。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下篇 英超時代(7)
全球化,現在看來已經成為了一個難以解釋的名詞,定義全球化,哪怕放在一個微觀社會環境裡,也總有各種莫衷一是的解讀和操作,哪怕是體育,哪怕是足球和籃球,哪怕是英國足球和美國籃球在中國市場的呈現。
2008年5月,當陳永正遇上斯庫德摩爾,一場激烈的全球化體育經營交鋒,成為了“2008北京國際足球競技場”(IFA)最吸引人的對話。在我參與舉辦的這屆國際足球論壇上,邀請來的兩個重量級嘉賓,在體育全球化問題上,進行了直接交鋒。NBA中國公司CEO和英超CEO,都在戰略上重視中國市場在他們各自全球化使命中的特殊地位。可是他們殊途,而且不可能同歸。這次本身對話,就像議席主持人哈吉泰所言,“只可能此時此刻此地在北京發生”——斯庫德摩爾草擬的英超海外39輪聯賽計劃,早2008年年初被倫敦媒體洩密,驚起罵聲一片,斯庫德摩爾幾乎杜絕了和倫敦媒體進一步的交流。陳永正高調入主NBA中國公司後,應付媒體卻相當低調。NBA自封的頭銜是無疆界的,這是陳永正對NBA總裁大衛?斯特恩政策的同聲應和。當斯庫德摩爾被倫敦媒體口誅筆伐時,斯特恩在2008年於新奧爾舉行的NBA全明星賽上宣佈“:……我們在中國取得了成功,下一個十年目標指向歐洲”,他得到了掌聲一片。兩項運動的領先聯賽,都在走全球化的道路,反響卻截然不同,對未來的描繪也大相徑庭。
NBA在中國耐心經營了20多年,未必透過商業經營賺了多少錢,中國大陸市場的電視轉播收入也未必達到了NBA的估價期望,可是當他們得到姚明易建聯兩個最好的市場啟動工具後,NBA中國公司,一夜之間,成為了亞太地區的龐然大物,多家中國頂級機構投入億美元,只獲得11%股份,至少在資本市場上,NBA的中國工程已經取得了巨大收益。他們未來的深度滲透和影響,讓人浮想聯翩。所以陳永正相信籃球全球聯盟的出現,所以當斯庫德摩爾認為足球全球聯盟“不現實”時,陳永正“不敢苟同”。
斯庫德摩爾的“39輪聯賽”,在他闡述中,完全被英國媒體曲解誤會,不過他再怎麼解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