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作者序(4)
或許,公眾知道倖存者的數量與日俱減,願意聆聽倖存者們講述即將逝去的往事。當然了,說到底,這一切都涉及到對往昔的追憶,涉及到它們的本源、重要性和影響。
顯而易見,對於願意提供證據的倖存者來說,為死者和生者提供歷史見證是一種責任。他沒有權力剝奪後代人對過去的回憶,它屬於我們的集體記憶。忘記過去不僅是危險的,也是有害的,忘記死去的人無異於對他們的二次戕殺。
有時人們會問我聽沒聽說過“奧斯維辛應答祈禱”,我回答說,我不僅沒有聽說過,甚至不知道這樣一場重大的悲劇竟然有應答祈禱。我只知道責任需要“回應”。每當我們提及那個罪惡與黑暗的時代——它是那麼近,又是那麼遙遠——“責任”才是關鍵詞。
目擊者必須挺身而出做見證人,為了今天的年輕人,為了明天即將出生的孩子,他不想讓自己的過去成為他們的未來。
波瀾不驚
夜 第一部分(1)
人們都叫他助理牧師毛什,就像他從來沒有姓氏似的。在哈西迪秘教禱告室裡,他什麼都幹,是個打雜工。賽加特是特蘭西瓦法亞的一座小鎮,我在那裡度過了童年。當地人都喜歡毛什,他很窮,一無所有。我們鎮上的人經常幫助生活窘迫的人,但不喜歡他們,助理牧師毛什則不在其列。他離群索居,不給別人添麻煩。他掌握了一種藝術,一種使自己微不足道、不惹人注目的藝術。
他的體態像小丑一樣笨拙,人們看見那副邋遢、羞怯的樣子就想笑。我卻喜歡他那雙夢幻似的大眼睛,他經常注視著遠方。他很少說話,他唱歌,不,應該說是哼。我從一鱗半爪、不甚清晰的歌詞中聽出,他哼的是神明受難和舍金納的流放,根據奧秘教義,舍金納等待著救贖,他的救贖與人類的救贖息息相關。
我認識他是在1941年,當時我不到十三歲,我小心翼翼地遵守教規,白天學習《塔木德經》《塔木德經》是關於猶太人的生活、宗教和道德的口傳律法集,包括《密西拿經》和註釋兩部分,在猶太教中,是僅次於《聖經》的猶太經典。,夜晚經常跑到教堂為神廟的毀滅而痛哭流涕。
有一天,我讓父親幫我找一個師傅,指導我學習奧秘教義。“你太小,邁蒙尼德邁蒙尼德(1135…1204),猶太法學家、哲學家和科學家,生於西班牙,定居埃及,著有《密西拿評註》、《猶太法律輔導》、《迷途指津》等著作。說過,一個人不到三十歲不能冒然進入神秘主義的世界,那個世界充滿了危險。你應當先學習基本課程,學習能夠理解的課程。”
我父親是個有文化的人,很少感情用事,即使對家人也很少流露情感,他關心別人的福祉勝過關心自家人。賽加特的猶太居民都很尊重他,人們常常就公益問題徵求他的意見,有時連私事也請教他。我們姐弟一共四個,希爾達是大姐,比婭是二姐,我是老三,也是惟一的男孩,小妹叫茲波羅。
我父母開了一家商店。希爾達和比婭在店裡幫忙;至於我,我的位置在書房,他們是這麼說的。
“賽加特沒有奧秘學家。”父親常常對我說。
他想讓我徹底打消學習奧秘教義的想法,但是我還是找了一個師傅,他就是助理牧師毛什。
一天黃昏,我在祈禱,他在一旁看著。
“為什麼你祈禱的時候總是在哭泣?”他問道,好像很瞭解我。
“不知道。”我回答,心裡也頗感困惑。
我從來沒這樣捫心自問過。我哭泣是因為……因為我感到一種內在的需要,非哭不可。僅此而已。
“你為什麼祈禱?”過了一會兒他又問。
我為什麼祈禱?這個問題太奇怪了。我為什麼活著?我為什麼呼吸?
“不知道,”我對他說,心裡越發困惑,越發不自在,“不知道。”
從那天起,我經常看見他。他語重心長地解釋說,所有問題都有一種力量,一答出來就會消失……
他喜歡說,人透過向上帝提問而接近上帝,這樣的對話才是真正的對話。人提問,上帝回答。但是,我們無法領悟上帝的回答,不可能領悟。因為答案隱藏在我們的心靈深處,至死都在那裡。真正的答案,埃利扎,只能在你的心靈中找到。
“那麼,毛什,你為什麼祈禱?”我問道。
“我祈求內心的上帝賜予我提問的勇氣,向上帝問真正的問題。”
每天晚上,當虔誠的信徒們離開教堂後,我們就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