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埃利扎!埃利扎!來,別離開我……”
他的聲音那麼遠,又那麼近,但我一動都沒動。
我絕不會寬恕自己。
我永遠不會寬恕把我推向絕境的世界,它把我變成一個冷漠的陌生人,喚醒了我內心深處最卑劣、最原始的本能。
我的名字是他的遺願。我卻沒有對那聲呼喚做出回答。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作者序(3)
在意第緒文版中,本書的結尾部分沒有采用映象式的手法,而是對現狀做了憂鬱的反思:
迄今為止,布申瓦爾德集中營關閉不到十年,我卻發現世人遺忘得極快。今天,德國是個主權國家,德國軍隊復活了。伊爾斯·鮑什——布申瓦爾德那個臭名昭彰的施虐狂,已被允許生兒育女了,過上了舒適的日子……戰爭罪犯們在漢堡和幕尼黑的大街上信步徜徉。過去被抹煞了,無聲無嗅地泯滅了。
今天,德國和法國,甚至美國,都有一些反猶太主義者,他們對世人說,六百萬猶太人慘遭殺戮的“故事”只不過是一場騙局,許多人不瞭解真相,很可能信以為真,不是今天就是明天,要麼就是後天……
我並不天真,認為一本薄薄的小書就能改變歷史的程序,喚醒世人的良心。
書已經不像從前那樣有影響力了。
今天緘口不語的人明天依然會緘口不語。
讀者有權力問,老譯本已經流傳了四十五年,為什麼還要搞一個新譯本?如果不是因為信念,不是因為舊譯本不夠好,我為什麼要等待如此之久,才用一個更優秀、更貼近原作的譯本替代舊譯本?
我想這樣回答,早先我是一個無名無嗅、初出茅廬的作者,我的英語不大好。當英國出版商告訴我他找了一個翻譯後,我已經求之不得。後來我讀了那個譯本,感覺也不錯,但之後再也沒有讀過。自那以後,我的許多作品都由妻子瑪莉昂擔任翻譯,她瞭解我的聲音,比別人譯得更好。我很幸運,當法拉、斯特勞斯和吉羅斯請她準備一個新譯書時,她欣然接受了。我相信讀者會欣賞她的譯作。實際上,正是由於她孜孜不倦的編輯和加工,我才能夠改正和修訂許多重要的細節。
於是,我重讀了多年前的舊作。我很高興沒等多久新譯本就出來了,但我還是頗感困惑,我的文字貼切嗎?我談到了我在集中營度過的第一個夜晚。在帶有倒刺的鐵絲網裡,我看見了活生生的現實。一個“資深”囚徒勸告父親和我不要說出自己的實際年齡,我父親應當把自己說得年輕一點兒,我要把自己說得年長一點兒。接下來是“大挑”,人們在冷漠無情的天穹下,排著隊朝遠處的黑煙囪走去,一些嬰孩兒被扔進燃燒的溝渠裡……我沒有說他們是被活生生扔進去的,我只是那樣想。但我還是說服自己:不,他們死了,不然的話,我肯定會發瘋。但是,同伴們都看見了嬰兒,他們被扔進火裡時還活著。歷史學家們,尤其是臺爾佛德·泰勒證實了這一點。看來,我沒有精神失常。
在結束這篇導言前,我認為有一個問題很重要,我強烈地感受到,書與人一樣,各有各的命運,有些書使人悲傷,有些書給人快樂,有些則二者兼而有之。
我剛才提到,四十七年前,《夜》的出版在法國屢受挫折。此書雖然好評如潮,銷售情況卻差強人意。它的題材讓人毛骨悚然,引不起人們的興趣。如果某個拉比在佈道時偶爾提起這本書,人們就會抱怨“讓孩子們承載猶太人過去的悲劇”沒有意義。
後來,情況大變。人們接受了這本書,其程度大大出乎我的預料。今天,美國的中學生們和大學生們,還有其他人,都把這本書當作教科書來讀。
怎樣解釋這種現象呢?首先,公眾的態度有了重大轉變,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或在戰爭中出生的人對所謂“大屠殺”很漠然很冷淡。現在的情況卻大不一樣。
以前,幾乎沒有哪個出版商敢於出版這類題材的書籍。
今天,大部分圖書目錄都有這種書。學術界的情況也同樣如此。以前,幾乎沒有什麼學校開設有關這類內容的課程。今天,許多學校都開了這類課程。說來奇怪,現在這種課居然大受歡迎。奧斯維辛的題材成了主流文化的組成部分。電影、戲劇、小說、國際會議和展覽會層出不窮,國家官員們全都出席有關的紀念活動。自從華盛頓的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於1993年開館以來,它已經接待了兩千二百多萬觀眾,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例子。
txt小說上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