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第1/2 頁)
《拒絕跟前夫復婚後我重生了》最快更新 [aishu55.cc]
採訪稿終於在限定日期當天提交。
葉靜好主筆,之後跟韋婉反覆討論修改了幾次,光挑照片就挑到眼花,直到兩人都覺得沒有什麼可修改的餘地了,才確認提交。
不,嚴格來講,韋婉覺得還是有商榷空間的,那就是稿子裡關於傅修雲的部分實在太少了,差不多做成了一個荊霄的專訪,其他所有一切都只是陪襯。
包括傅修雲。
作為日後的新華社記者,韋婉擁有極好的視覺審美和新聞觸角,她能感覺到傅修雲雖然不像荊霄那麼健談,但身上的故事並不比他少。
靜好說:“我沒有信心同時寫好兩個人的採訪。”
這倒是的,畢竟她們還連新聞專業的門都沒入,同時寫兩個人的專訪,如何分配筆墨的確是個問題,搞得不好就焦點不清,一個都表現不好。
韋婉覺得靜好這個採訪稿寫得特別好,跟荊霄的對談明明她也在場,可那些資訊真轉化為文字以後就好像不僅僅是資訊了,有一種特別的力量在其中。
她也問過靜好是不是之前就認識荊霄他們,靜好很肯定地說,不認識。
接下來就是等,等新聞系給他們通知,裁定錄取或者不錄取。
專業方向選了文史哲學院的其他同學已經陸續收到通知。這兩年明大文科開出幾個不錯的新專業和課程,甚至請到諾獎得主擔任教授,相當受青睞。
假如新聞系落選,這些香餑餑肯定是沒她倆份了,機會成本相當大。
好在她們沒有等太久,新聞系很快通知兩人面試。
筆試完了還有面試,這在校內招錄中是少見的嚴格。
韋婉緊張得直打嗝,抱著葉靜好的胳膊:“靜好,靜好你快用力拍拍我的背!我感覺我氣都要喘不順了!”
“用力拍沒用的,你深呼吸……對,然後屏住呼吸三十秒,就好了。”
韋婉乖乖照她的話做,臉因為憋氣而脹得像個小河豚。
靜好還是在她背上輕輕拍了拍,當作安慰。
聞亮作為輔導員,特地趕來給她們加油鼓勁兒。
“為了公平起見,你倆同時考,考官就三個人,問題不會太刁鑽的。”
他自己也不太有底氣的樣子。
看來新聞系對交上去的那篇採訪稿到底滿不滿意,一點口風也沒透露給他。
“加油啊,考上了你們就是這一屆的驕傲了!”
他也臉上有光,與有榮焉。
靜好整理一下列印出來的採訪原稿就走進考場。
其實她沒有太大包袱。明大新聞系是從文史學院獨立出去的,老師們互相之間都熟悉。
上一世她在明大任教期間,跟新聞系一起搞過教研活動,也一起開過會,各個教授的研究方向她都知道,其中有些還有重合,有針對性地做一點準備應該不難應付。
何況既然提交了採訪稿,就稿子本身提問的可能性更高些。
然而在考場裡站定之後,她才發覺世事難料。
三位考官的其中一位竟然是傅修雲!
如果聞亮事前不說考官是三位,她可能還不太確定他到底是不是。
三人一字排開坐在桌子後邊,他坐在最靠窗的位置,英氣,銳利,跟另外兩位一看就是知識分子的新聞系教授格格不入,彷彿只是來旁觀。
他也的確像一名觀察員,從她敲門進入的剎那開始就留意著她的一舉一動。
甚至臉上的神色也不放過。
靜好卻喜怒不形於色,連那點短暫的驚訝也都很好地遮掩過去,目光飛快從他身上掠過,沒有多做停留,然後拉開對面的椅子,安靜坐下。
兩位新聞系教授在她到明大任教時都已是德高望重的權威,其中一位比較特殊的,就是新聞系副主任,連睿庭的媽媽王曉恆。
靜好突然有點好奇另外一邊的考場裡,面試韋婉的考官都有誰,難道會是荊霄嗎?
“葉靜好同學,”王教授翻閱手中資料,丟擲第一個問題,“文科基地班有很多選擇,你為什麼要報考新聞系?”
“因為想要見證時代。不出十年,現有的新媒體會被其他全新的形式所替代。這個過程殘酷又充滿變數,應該會很有意思。”
兩位教授來了興趣:“十年,全新替代?你根據什麼做這個判斷?”
靜好想了想,“根據資訊時代新興事物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