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將偽裝成乞丐的馬加爵一舉抓獲。
據馬加爵交代先後殺害4名同學的犯罪經過,起因竟是為一句話。
案發前幾天的某一天,馬加爵和邵瑞傑等幾個同學在打牌時,邵瑞傑懷疑馬加爵出牌作弊,兩人發生了爭執。期間,邵瑞傑說:“沒想到連打牌你都玩假,你為人太差了,難怪龔博過生日都不請你……”這樣的話從邵瑞傑口中說出來,深深地傷害到了馬加爵。邵瑞傑和馬加爵都來自廣西農村,同窗學習、同宿捨生活了4年,馬加爵一直十分看重這個好朋友,但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在邵瑞傑眼中竟然會是這樣的評價,而且好朋友龔博居然也是如此。就是這句話使馬加爵動了殺邵瑞傑和龔博的念頭。
為了掃除障礙,實施自己的殺人計劃,2月13日晚,馬加爵將借住在他宿舍的同學唐學李用石工錘殘忍殺害,然後用塑膠袋扎住唐的頭部藏進衣櫃鎖好,並認真處理好現場。14日晚,馬加爵乘上網回來晚了的邵瑞傑正洗腳的時候,又用石工錘將邵瑞傑砸死。
15日中午,馬加爵正在宿舍裡處理頭夜殺死邵瑞傑時留下的血跡。這時,同學楊開紅來到317宿舍找馬加爵打牌,已經殺紅了眼的馬加爵做賊心虛,一不做二不休,用同樣手段奪走了楊開紅的性命。當晚,馬加爵找到龔博的宿舍,說317室裡打牌正三缺一,叫龔博過去打牌。結果,龔博就在當晚慘遭馬加爵的毒手。
一個血腥的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馬家爵以他獨特的、殘忍的方式製造了一起頗具轟動效應的慘案,引起了公眾廣泛的關注。儘管法律已對他進行了嚴懲,但這起悲劇帶給當代青年心中的痛卻是長久的和難以消散的。它讓人們在劇痛中認真反思。馬加爵案只是一個個案嗎?在媒體上、網路上,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對馬加爵的譴責和###,但同時也看到了對馬加爵的同情和聲援。極不協調的音符告訴人們馬加爵案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個案,馬加爵型別的人也絕非獨一無二。我們在武漢一所大學採訪時,一位在校大學生就曾憂心忡忡地說:“現在的學生,生活和學習壓力都很大,同學間人際關係也微妙,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學校能幫助解決心理問題的人很少,同學們也不願意去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長期發展下去,就很容易做出極端的事情,不是自殺,就是像馬加爵那樣去殺別人。我們真希望有人來關心我們。”
這位大學生的話代表了不少青少年的心聲,他們那顆孤獨寂寞甚至扭曲的心,需要有人去關注、去溫暖、去排解他們心中的痛苦和煩惱,少給他們傷害,多給他們送去修補心靈創傷、恢復生活自信的陽光和雨露。
這也就是為什麼兩年後,在青島出現被顛覆形象的DV短劇《馬加爵》能受到同學們關注和同情的原因所在。DV短劇的編導者洪峰表示,他DV中的“馬加爵”是一個綜合體。“我塑造的‘老馬’的形象,他身上除了馬加爵個人,還融入了眾多生活在大學校園裡的小人物的生活特點。”他們自卑、懦弱,性格內向,非常希望能得到人們應有的尊重。在洪峰看來,“老馬”在遭受欺凌、積累對他人仇恨的過程中,只要出現一個朋友,讓他把這些情緒講出來,他就不會走向毀滅。洪峰說:“我最大的希望,就是看過片子的每一個人,能夠關心一下他人的心理,重新認識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悲劇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馬加爵:當代青年永遠的痛(2)
馬加爵案子已過去兩年多了,但它留給人們的更多的還是思索,我們的孩子為什麼會變得如此殘暴?我們應怎樣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我們該怎樣教育孩子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包括敏感的人際關係?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我們應怎樣化解潛在的“馬加爵危機”?
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
。 想看書來
“我的理想就是玩”
在南陽一所中學採訪,約了幾個初一、初二的同學一塊聊,我們還沒切入正題,同學們卻有滋有味聊起了他們玩的感受。先是有幾個同學談論網咖,遊戲、聊天、上黃網、當駭客,各顯神通。初二同學董偉中說:“媽的,柳葉飛刀說話粗,還想在我面前賣弄,昨晚老子一腳把他踹出了聊天室!”
“哥們兒,棒!”立即有兩個同學叫好。
精神有些萎靡的何春一說到遊戲攻關就神采飛揚,介紹他的技能、裝備,介紹他如何致敵於死命,那神態儼然就是“霸王”、“大腕”。旁邊有同學插話,他不是說人家臭,就是說人家是廢品,被他損的人雖有些不高興,但因他是玩家“高手”,別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