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張邦昌回答道:沒有錢了,都被你們搶走了。
兀朮大怒道:你敢說沒有錢,再說我就屠城了。
張邦昌無奈道:你們屠城吧。
幾個月後,金兵便要帶著趙氏家族幾千人回黑龍江老家。
馬植得到訊息,立刻起程去見宗澤,宗澤帶了幾千人馬,想要在金兵回國路上搶回宋帝父子,無奈層層防護,十幾萬金兵不讓近身。眼看著自家主子被人拳打腳踢,趕到五國城去了。
於是,北宋滅亡了。
四 世事蹉跎成白首
四月,馬植和李綱等會兵開封,金兵已經離去,斷壁殘垣。一地的屍體和一幫無奈的大臣,最無奈的是張邦昌。李綱見到張邦昌沒有好臉,說道:你怎麼當上皇上了?
張邦昌哭道:我若不當他們就要屠城。
李綱說:屠城也成就了滿城忠烈!
張邦昌罵道:你們家老婆孩子都老早讓你帶湖南去了,開封百萬百姓卻在人家刀下。
馬植勸道:張相爺也是無奈之舉,社稷宗廟為大,保了這一城百姓,功德還是有的。
李綱最恨這主張議和的張邦昌,今日見面,更是氣不打一處來,說道:眼下記著你這一功,我殺不了你。你等著,死是一定的了,早晚的事。
李綱的固執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他擔心的是,如果有一天張邦昌走在大街上,人們就會指著他說這是前皇帝。可是這不是民主社會,我們可以指著克林頓說這就是前總統,皇帝當上了你就別下來,下來了你就死定了。
張邦昌剛別了宗澤、李綱等人,便親自去應天拜見康王,帶了玉璽,宣佈禪讓歸宗給康王。這時,康王,也就是日後殺岳飛的宋高宗,登上了歷史舞臺。
趙構這廝在開封以北一百多公里的大名府帶了幾萬人一動不動,眼見著開封被圍了四個多月,眼見著自己親爹、親哥、親媽、親姐姐、親妹妹、後媽、嫂子一行兩千多人在自己眼皮底下被人帶走。於是這兩千多人都被安置在東北的大火炕上,男的經常被拉出來逗逗,打獵的時候就不用牽狗了,於是宋帝父子拴個鏈子就在前面陪著金太宗以至後來的狼主們遊戲。女人們被送到洗衣房,這個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慰安所成為宋高宗多年的道德包袱,以至於他的親妹妹從那裡逃回國後,為了把道德的失衡損失減少到最低點,高宗和他被送回國內的當過慰安婦的媽一起殺死了這個知道一切內幕的少女。
一年以後,張邦昌也被處死。臨死前,他對前來行刑的宦官喊道:我本是個庸才,危難之時偏當個宰相,替死鬼挑上我來當。
宦官回道:咱家也本是個男人,為了富貴自宮,結果也逢了這亂世。東躲西藏的跑了大半年,到如今髒活累活都得我來幹。
張邦昌無奈道:媽的這世道,還讓不讓人活了!
這時,宦官拿出詔書,並帶著數人聯名的奏摺,上面寫著李綱、宗澤、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岳飛等將軍的名字。
張邦昌看著最後一個人的名字,問道:岳飛何人?
宦官答道:憤青一個,人家罵你議和誤國。
張邦昌號啕大哭道:死了都沒留下個好名聲,我也沒幹什麼壞事啊!議和那是皇上讓的,割地也是皇上讓的,我當皇上那是大家讓的。
宦官見他廢話太多,說道:遺言說完,趕緊上路吧。
張邦昌怒道:臨死還不讓我說個夠?我冤枉!
刀斧手等不耐煩,早一刀砍下,張邦昌就這麼死了。
很難想象,一箇中國曆史上英雄最多的年代,卻最荒誕。
馬植聞聽張邦昌被處死,不由驚歎,又不由惋惜,問李綱道:何必非要聯絡各路將軍聯名參他,他倒並無什麼忤逆之舉。況且保了開封一城百姓、獻了玉璽歸順朝廷,想也無過。要怪只怪這亂世出庸才,他這庸才無力應對,才至於此。
李綱答道:誰讓他議和?
馬植大怒道:先生也曾教我,這大宋百年積弱,張邦昌去議和,哪來的回天之力?無兵無餉,這城下之盟能不誤國到何種地步?
李綱心平氣和解釋說:沒辦法,這亂世需要替死鬼來重正典刑,要不你稱帝,他也稱帝,全都是無奈之舉。中原盡是傀儡,收復便困難重重了。如今按下這張邦昌,中原觀望之人,才絕了這些念頭。
馬植嘆道:朝中傾扎可比江湖,與其和您這老年狂生幕後策劃,不如去前線充士官,衝鋒陷陣,倒也心裡安靜。
李綱見馬植對殺張邦昌一事十分不滿,也不多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