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部分(第3/4 頁)
進入1917年之後,俄國境內政局就開始惡化,沙皇和他的寵臣們的倒行逆施終於激怒了俄國內部民眾。這導致的結果就是俄國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罷工示威,紀念1905年發生的“流血星期日”。
在沙俄的首都彼得格勒,藉助國家的動亂,俄國的布林什維克發展的極為迅速,布林什維克規模在短短几個月內翻了幾番。工人響應布林什維克的號召,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他們:高呼“打倒戰爭”、“麵包與和平”的口號。這次行動成為二月**的前奏。
1917年3月5日(俄歷2月20日,比原本時空中二月**早了三天),彼得格勒50家工廠約13萬男女工人舉行罷工和遊行,拉開了二月**的序幕。第二天,參加罷工示威的群眾增加到20萬。
參與罷工的工人在布林什維克黨的領導下,開始發動各**,首都各大工廠舉行了有30萬人參加的聯合總罷工。**風暴嚇壞了沙皇尼古拉二世,他下令不惜採取任何措施,迅速恢復首都秩序。布林什維克彼得格勒委員會的領導人和其他一百多名**積極分子被逮捕,這激起了群眾的極大憤怒。他們上街遊行,抗議政府暴行。民對這種烽火燎原之勢,沙皇在寵臣拉斯普廷的建議下,終於舉起了手中屠刀,遊行的群眾遭到更野蠻的鎮壓,整個遊行成為修羅地獄,參與罷工的死傷數千人。一時間血色恐怖籠罩整個沙俄。布林什維克黨領導人民對這種形勢,為了不讓大好的**形勢就這樣葬送,果斷的決定將總罷工轉變為武裝起義,推翻沙皇政府。
在布林什維克黨的帶領下,工人們立即行動起來,攻佔軍火庫,奪取槍支彈藥,築起街壘,與反動軍警展開戰鬥。同時工人們還積極開展爭取軍隊的工作,在工人們的宣傳、感召下,有數萬名士兵公開站到**的一邊。他們同起義工人一起,佔領了沙皇的巢穴冬宮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將軍。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寵臣拉斯普廷的保護下從聖彼得堡倉皇出逃。
首都起義獲得完全勝利。尼古拉二世不甘心自己的失敗,立即從前線調軍隊企圖奪回首都。在沙皇命令下,很快集結了三十萬人,然後大軍向著聖彼得堡前進。沙皇信心滿滿,他相信憑藉著手中這些兵力,據對可以將那些敢於反傷的**者消滅。
但是事情的發展讓沙皇尼古拉二世感到是那樣難以接手。三十萬沙俄軍隊在巴爾市維克黨的策動下,很快就奔潰了大半。剩下的也不是被布林什維克部隊打敗就是自動潰散掉了。
沙皇幾十萬大軍如此輕而易舉就被瓦解,讓其大為恐慌。首都周邊已經備有可派遣的軍隊,布林什維克的軍隊隨時都有可能打到這裡將沙皇俘虜。
最讓尼古拉二世難以忍受的是,那些保皇派在看到沙皇大勢已去之後,竟然搖身一變成為資產階級**黨,成了**的同路人。俄國資產階級同封建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他們害怕無產階級更甚於害怕反動派,是一個反**階級。他們很多人都是保皇派,只要求立憲,同沙皇瓜分政權,並不想從根本上推翻沙皇制度。但現在**浪潮已經形成,為了不被無產階級統治,他們搖身一變,成為**的同路人。他們在布林什維克成功領導了首都起義之後,立刻著手成立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企圖搶先奪取政權。他們還派十月黨人亞。伊。古契柯夫和國家杜馬代表瓦。維。叔爾根前往普斯科夫同沙皇談判,妄圖儲存君主制度。叔爾根和古契柯夫竟向沙皇獻策,說挽救皇朝的唯一途徑就是把最高管理權轉到其他人手中。感覺大勢已去的尼古拉二世最後決定退位,而讓位給他的弟弟米哈伊爾。尼古拉二世在確定了自己生命安全之後,終於簽署了退位宣言,並按照古契柯夫和叔爾根的請求籤署了任命立憲民主黨人李沃夫公爵為大臣會議主席、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為最高總司令的詔書。…;
對於資產階級主導的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的欺騙性手段,在布林什維克領導,以及人民的強烈抗議下,這個陰謀沒有得逞。而尼古拉二世的弟弟米哈伊爾也沒有力量登上皇位,反而在**浪潮下遭到逮捕。至於命運還是不是向原本時空那樣被槍決就不知道了。畢竟歷史已變,沒人知道個人的命運會發生什麼。
這次資產階級奪權失敗也證明此事聖彼得堡的實際力量是站在蘇維埃一邊。而且國家機關的要害部門,如電報局、廣播局、車站、鐵路等都掌握在蘇維埃手中。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連印一張宣告的地方都沒有。沒有蘇維埃的同意,資產階級不可能成立自己的政府。
看到目前形勢的資產階級代表們內心大為焦急,國家杜馬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