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1/4 頁)
ǔ願鄭�
正好,縣委書記周志海來崮下村視察工作。他是坐著吉普車來的,我爺爺因煩聞汽油味,沒去迎接他。這位教師出身的縣委書記還算知書達理,專門來到村北頭看望我爺爺:“哎喲喲,老革命,您身體好嗎?”
我爺爺說:“我身體倒很好,可地裡的莊稼該咋辦呢?”
周志海面有難色地說:“哎呀,到處都存在這一問題,可當前講究‘以鋼為綱’”,講究‘鋼鐵元帥升帳’,我這縣委書記……嘿,你們看著辦吧……”
周志海算是比較務實的。有了他這句話,我爺爺找來穆蛋做了安排。其實,粗中有細的穆蛋也早有這種想法,兩人是不謀而合。崮下村留守在家的老頭、老太太比哪個村的都多,這批老頭、老太太拼死拼活搶收了不少成熟的莊稼。這就為不久後降臨的大飢餓作了相應的準備……
季風的本事又被派上了用場,他的老家金鄉不是平原嗎?他有著一手好的挖地窖儲存過冬食物的技術,如,地瓜窯,一律要挖在乾土處,不能泛潮。離地至少要有四尺(一米多一點),通風口不能太小,要容得下一人,最好向陽,隔幾天,碰上中午陽光好,最好要掀開蓋子進陽光。
第五部分
第46章
大棺材換下了銀杏樹(1)
“爐裡鍊鋼,爐外煉人,15年趕超英國”、“以鋼為綱,拼命鍊鋼”等等大幅標語就張貼在幾座小鋼爐的附近。這些小鋼爐全是土法上馬的,其中有一座最大的還是利用了當年小日本修的一座碉堡。最先提出這一設想的是關家橋村的突擊隊長大福,為此,公社蔣書記還贈了一塊大紅匾,上寫“共產主義英雄”六個大字。從此,老實木訥的大福成了全公社有名的大英雄。
這天,穆蛋正率領崮下村的突擊隊在為每個小鋼爐增加風箱。因為只有增加風箱才能往這種土製鋼爐裡吹風送氧。爐中火只有見了氧氣才能燒得旺,才能將礦石和焦炭燒化。在這以前礦石只紅不化,真是急死人。
要增加風箱並不難,只需從每家每戶拿便是,反正現在是吃食堂,用不著做飯,風箱也無用。要緊的是挑些又結實又能吹風的風箱。
“老三,這是誰家的?不行。”穆蛋一腳踹爛了一個破風箱,“這玩意也能支援共產主義?一點風都不能進,像個沒牙的老太太,砸了當劈柴燒。”
身為突擊隊副隊長、村民兵連長的穆三胖馬上命令人把破風箱扔進了爐裡,反正這些天正缺焦炭,已經開始燒木炭。用木炭也要趕上英國佬。
加完風箱,穆蛋還不放心。他抬眼往老鷹崮上望去,知道底細的人都知道他是在掛念上山砍樹的劉英他們。沒辦法,燒的燃料成了問題,只有砍樹了。所以,他命令劉英的“花木蘭連”全部上山砍樹。不管是什麼樹,只要是碗口粗的,統統砍了鍊鋼。
“支書你放心,咱們的花木蘭肯定能打敗關家橋的穆桂英。”公眾場合,穆三胖還是稱穆蛋為支書。
“你怎麼知道的?”穆蛋兩眼通紅,他已經幾天幾夜沒有好好休息了。
穆三胖壓低了聲音:“劉英出發前,派人偵察了關家橋的爐子,發現他們伐的樹大多是碗口粗的。所以,她下決心就是比碗口細點的,也要砍……”
“那可有點可惜。”穆蛋脫口而出,但一看周圍圍了很多人,馬上改口,“沒關係,該砍就砍,以鋼為綱嘛……”
在那個年代,說話得處處注意,稍有不慎,便會被帶上右傾的帽子。
快吃飯的時候,“花木蘭”們回來了。她們一個個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三掛大馬車上,全部拉滿了從山上砍來的樹。其中很多是柿子樹、核桃樹、山楂樹。上邊長滿了果實。有幾個社員看了,嘻嘻哈哈地上去就摘,被穆蛋狠狠熊了一頓:“沒見過吃的嗎?吃食堂還沒吃飽呀?簡直給共產主義抹黑。”
幾個社員被熊了一鼻子灰,轉身想走,又被喝住了:“哪去?還不一人一棵扛走?抓緊使勁幹,落在了關家橋後邊揪你們的球蛋。”
。。。。。。
中午是豬肉包子羊肉湯。大夥都吃得很帶勁。因為砍了樹,燒的有了保障,穆蛋十分高興,他正同親自來送飯的繞彎探討中蘇共產主義的不同。穆蛋嘴裡嚼著一塊肥羊肉:“俺看還是咱們中國的共產主義好,乾的呢,是豬肉包子,稀的呢,是羊肉湯。前蘇聯的土豆燒牛肉不全乎,光有菜沒有飯。”
繞彎就順著穆蛋的話講:“那當然,再說土豆燒牛肉有什麼吃頭,吃兩頓就膩歪了。還有,蘇聯老大哥也盡撇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