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1/4 頁)
取下來的靈牌上,書寫的神位是“隋梁國公、內史令蕭琮”。沒錯,便是在三個多月之前,蕭銑最大的那個堂伯父蕭琮病故了,如今剛滿百日。按理說,這個靈牌上原本應該還有一個頭銜,那便是“故梁末帝”,不過顯然沒有人有膽子這麼寫就是了。
想當初,楊廣初登大位時,各路功臣紛紛升賞,朝廷上下是一派何等歡欣鼓舞的氛圍:大業元年,越國公楊素首先因為開國過程中的大功,本已是尚書左僕射,後來又有擁立、平叛大功,幾乎到了功高不賞的程度,故而被楊廣封為尚書令這個原本幾乎只給宗室親王或者死人追封才用的官職。同時,在內史省(中書省)這個位置上,楊廣也一口氣設定了兩名內史令名頭的重磅官僚,分別是越國公楊素的弟弟、原大理寺卿楊約,和梁國公、前西梁廢帝蕭琮。
在隋文帝時,尚書令和內史令是有過多年空缺的,畢竟這些都是傳說中的正二品官職,在實授的官階中,已經是最高的存在了。很多時候這些官職無人時,尚書僕射或內史侍郎便可以暫代尚書令和內史令的實際職權。楊廣登基之初居然如此大規模撒官,最初給人的震驚可見一斑。
而蘭陵蕭氏滿門,因為蕭妃升級成了當朝皇后,一度因為外戚之榮,盛極一時;除了蕭琮這個早年做過皇帝、後來遜位之人做到了內史令之外;還有蕭銑的八叔蕭瑀從仁壽年間的內史舍人升格為內史侍郎,成了內史省的第四把手,僅次於蕭琮、楊約和虞世基。其餘蕭銑還活著的另外兩個堂叔也都重新封了開國侯爵,各有任用,堪稱“諸蕭昆弟佈列朝廷”。
可惜,坐火箭升上去的人,終究摔下來也快,自古樂極生悲之事,不知凡幾。
楊素功高震主,賞無可賞,終於在平定完漢王楊諒、修完東都之後,在大業二年年底猝然因病暴斃。楊素算是善終了,可是楊素之後,緊跟著兩名內史令之一的楊約,很快被人查出犯了事兒,彈劾獲罪貶官,須臾次年病亡。
楊素死後,大隋軍中武將威望最高的,便只有當年楊素滅陳時麾下那四名獨擋一面的名將了。四名將中,韓擒虎在開皇十二年就病死了,史萬歲在開皇末年楊勇、楊廣廢立之事中站錯隊被殺。活到大業初年的,也就是賀若弼、宇文述二人。結果,楊素死後不久,賀若弼便被查出“趁尚書令病薨、圖謀勾連已削職前任僕射高熲,引高熲重入朝、並誹謗朝廷時政”等等罪名,在楊約死後不久,賀若弼因罪被斬殺。
賀若弼死前,兩京又多次傳出童謠乩言,稱楊隋當衰、蕭梁當興(史實,非小說家言),並有朝臣並內外侯官總管私稟楊廣,言內史令蕭琮與賀若弼素厚,多有結交。於是大業三年年中時,這一連串血腥洗牌的連鎖反應,終於扯到了蕭琮身上,蕭琮的內史令被撤去,改封左光祿大夫虛職;饒是他擔任內史令以來每天都只縱酒娛樂,從不過問政事,依然沒能逃過猜忌。數月之後,蕭銑的這個大堂伯便在憂慮之中染病身故。
蘭陵蕭氏其餘昆弟子侄,在這個過程中自始至終沒有表現出任何野心,依然該吃吃,該睡睡,該泡馬子找妞兒便隨性去找。也就是到了蕭琮病故之後,出於孝道和禮法,才敬而重之地舉哀弔唁,僅此而已。
直到蕭琮死的那一刻,老蕭家最後一個曾經做過皇帝的人才算是全部離開了這個世界。多疑的楊廣終於鬆了一口氣,緩了幾個月之後,居然生出了一絲內疚之心——很明顯,蕭梁這種存在時都不過是傀儡的政權,又怎麼可能在大隋全盛的狀態下復興呢?自己就為了這麼一句毫無根據的童謠,以及蕭琮與賀若弼私交不錯的傳言,便逼死了自己的大舅子,似乎實在是有些殘忍。
當然,以楊廣已經當上了天子的堅韌心性,如果僅僅是殘忍,又算得了什麼?真正讓冷靜下來之後的楊廣深思的,是他發現朝臣之中經過這一番清洗,居然只剩下宇文述一脈在軍方擁有絕對權威,楊素死了,賀若弼死了,其他有可能和宇文述在同一個檔次上的人,都已經死了。
似乎,對於楊素一門,賀若弼一門,以及自己老婆的孃家人蘭陵蕭氏一門,打擊已經矯枉過正了一些。那麼,對於在被打擊過程中那些看上去依然安之若素、對朝廷始終忠心不二透過了考驗的臣子,是不是到了該給個甜棗安慰一下了呢?
蕭銑顯然屬於已經在關於蘭陵蕭氏的謠言中透過了考驗的可靠之人。就好像歷史上不久之後,低調的李淵在“楊花落盡李花開”的謠言出現後,低調數年不攬權不掌兵,靜靜等待同樣姓李的成國公李渾和其子李敏一家被楊廣誤認為是謠言應驗者而斬殺、自然洗脫自己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