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並不知曉銑兒你的確切身份咯?”
“確是如此——並非大師有意隱匿祖父一脈的後人,此事純是小侄的錯,是小侄當年連著大師一併欺瞞了。今日既然被識破,蒙姑姑垂簾,小侄自忖定然是不會有性命之憂的。不過國法若是有什麼懲處,小侄也自當領受,絕不會連累旁人——哦,對了,與小侄一起的歐陽師兄也是逃人,不過通緝歐陽兄的乃是陳叔寶,而非當朝。如今既然都說破了身份,相信他也斷然不會無辜見罰的吧?”
歐陽詢早年困頓,那是因為他父親原本是南陳的一名執掌嶺南的地方統帥,後來圖謀割據,被南陳給滅了,全家逃散。不過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陳朝的叛將後人,到了隋朝肯定是不會再遭受什麼刑罰了。
但是蕭銑這兩句漂亮話一說,馬上讓蕭妃和楊潔穎覺得這個少年人好生有擔當,又正直,又仁善,自己還沒脫離危機,就先想到不要連累旁人。連不懂事的楊潔穎都一下子對這個突然冒出來的陌生表哥生出了幾分好感。
“痴兒,想得太多了,這些年苦了你……有些話許是不當姑母來說,一會兒等你姑父到了,他自會決斷,銑兒你只管實話實說便是。”
對過了口供,見其中並無禁忌不當的資訊,加上蕭妃也是真心相信蕭銑的說辭,於是便決定不加修飾,直接等夫君楊廣親自來查問。在蕭銑的問題上,楊廣身邊的親人——主要是他老婆和女兒——可謂是“天下無人不通共”,所以結果也就沒什麼懸念了。
……
楊廣來到蕭妃養病的內院時,臉上看不出一絲自己老婆見了陌生男人後該有的怨怒,著實可見涵養氣度了得。見到蕭銑時,問話的語氣非常和藹,一派禮賢下士的樣子,讓人如沐春風。
這還是蕭銑第一次作為對話一方的主角,在楊廣面前陳述,比之那日跟著智顗大師時,感覺又有不同。楊廣瞭解清楚了來龍去脈、親戚關係後,又細細分析了此事當中智顗有沒有知情不報、合謀隱匿叛臣後嗣的可能性。確認這些都沒問題,最後才略加思索,盯著蕭銑的眼睛追問道:“楊僕射平叛時,你幾歲了?”
“大王,當時銑兒還才……”
蕭妃剛想代替作答,卻被楊廣打斷:“你讓他自己說!”
“是……大王,是臣妾失禮了。”
蕭銑也不迴避,直直地看著楊廣,眼中滿是真誠:“回稟晉王殿下,當時小侄約摸六七歲。”
楊廣一直在觀察蕭銑的表情。數日前,給蕭妃診病的時候,楊廣是見過蕭銑的,當時蕭銑那畏畏縮縮地神態舉止,顯得很沒見過世面,而如今再見時,對答居然比當時淡然鎮定了很多。這不能不讓人狐疑——當然了,這也可以解釋為當時蕭銑心中對於身世洩密還有一些害怕,而如今徹底揭穿之後便“光腳不怕穿鞋”了。有鑑於此,楊廣委決不下時,決定再試探一下。
“那便是了——你如今,也不過是13歲。高智慧之亂,六年前便平定了,年齡完全對得上。自古哪怕大逆首惡之輩的族人,但凡如此年幼的,也最多是個圈禁或發賣為奴的罪過罷了,何況你當時已經失怙呢?孤便為你做主,赦免了往昔諸般過節——不過,不知你對於你祖父、三叔的諸般遭際,心中可有對本朝怨懟麼?”
蕭銑心中咯噔一下,這個他最害怕的問題,終究還是不能迴避。雖然此前蕭妃已經旁敲側擊問過了,可是蕭妃問和楊廣問,在這一點上效果又是天壤之別的。
如果他說對於隋軍殺了他祖父和三叔毫無怨恨,那便是不孝之人,連天理人倫都罔顧。可是若是說怨恨……當時楊廣可就已經是揚州總督了,雖然平叛作戰的直接指揮統帥是楊素和賀若弼兩人,不比滅陳之戰時那般由楊廣親掛主帥名頭;但是蕭銑只要說了對此事有怨恨,那就肯定逃不脫怨恨楊廣的罪過。
怎麼回答?蕭銑額上冷汗幾乎便要涔涔而下,深吸了幾口氣,才算是穩住了思緒。
“回稟殿下:小侄以為,從人情而言,祖孫、叔侄均是天性之親。近親見害,豈有不悲慟之理?只是當年小侄年幼,不明大理,只知悲慟,不知當怨恨何人。及大師恩養教誨數年,小侄戾氣漸去,又讀詩書明理,卻是另有了一番見識。”
楊廣聽到這兒,第一次覺得面前這個少年人果有幾分有趣之處了,也來了精神,想聽聽這個少年人有啥不尋常的見地:“既如此,你倒是細細說來。”
“小侄不敢。小侄讀書,亦知孟子曰‘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吾聞出於幽谷遷於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於幽谷者’。自八王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