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3/4 頁)
旗後咱的訊息要傳到涿郡,六百里加急還要一天的時間。只要咱水路急行軍,真正給涿郡守軍的反應時間不會超過四天,如此。難道還不夠突然麼?”
“四天……四天!”楊玄感念叨了幾遍這個期限。心中根據自己管理漕運時的經驗覆盤了一下,知道李密估算的行軍速度與資訊傳遞速度都沒有錯。可是他心中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沒有解答,所以還是遲遲不能答應李密選擇這個上策。
“某還有最後一問,玄邃賢弟。雖然從如此看來,取涿郡與取東都在突然性方面只差了一兩天時間,但是咱做出取涿郡或者取東都的決定之後,對於昏君回防所需的時間是大相徑庭的。若是咱取東都,昏君從遼東到柳城、從柳城到涿郡、再到東都。就算是日夜兼程以精兵急行軍,馬軍也要二十多天才能趕到。步軍起碼一個多月。而咱取涿郡,昏君回防的時間可就可以至少短一半了,這一點,不可不查。
而且涿郡之地處於河北原野之上,與中策相比,取大興一旦不成,還可以堵潼關截斷敵援軍進兵道路,取涿郡若是不成,昏君回軍道路也無法阻礙,咱暫時無力東進榆關,或者說昏君大軍距離榆關到時候並不會比咱的軍隊遠,這個時間差根本搶不到。”
榆關是漢長城東段的地名,其實就是相當於後世明長城的山海關。北京再往北方東方,要想阻斷遼東軍隊回防,也只有在陰山、燕山山脈的這些隘口堵截。否則一旦大軍竄入了一馬平川的河北平原,就算楊玄感奪取了涿郡城又如何?就算楊廣糧草不濟,難道還不能繞過涿郡城南下、到別處就糧麼?這點行軍路程中的糧食,楊廣總是湊得出來的吧?
“楚公,世上豈有萬全必勝之法?改朝換代的事情,本就是古今最為艱險的險路,要想一點都不冒險是不可能的。若非取涿郡看上去也很是倉促,昏君又豈會放鬆緊惕?若非昏君早就猜疑楚公,又怎麼會在楚公容易取的東都留下額外的守軍?為今之計,若是隻想著規避風險,必然是受制於昏君的,咱要做的,無非是在昏君想不到的角度創造新的機會——比如楚公在涿郡可有可能發展一些昏君沒想到的內應?這才是用兵正道。”
“昏君想不到的內應?”楊玄感眼前一亮,狠狠握住了拳頭,對李密如實相告,“兵部侍郎斛斯政懼怕於仲文、段文振的前車之鑑,倒是與某同病相憐,已然答應了……還可以私下給某二弟玄縱、五弟萬碩秘密批一些因病延期再趕赴遼東的假期……原本某還打算讓二弟五弟趕快秘密離開涿郡,回到黎陽幫某一併領兵。”
李密一拍桌子,想不通楊玄感都有這麼好的條件了,還有什麼好猶豫:“那不就成了麼?楚公還讓您兩位領兵的昆弟回來作甚?直接留在涿郡當內應啊!就算留在城裡到時候會被謀害,也大不了提前兩三日出城,尋涿郡附近小縣先攻取了固守,作為楚公大軍的落腳點。又或者讓令弟帶領心腹,暫且隱姓埋名便埋伏在涿郡城中,到時候尋機騙開城門,或內應突襲破門,都是辦法。而且既然有斛斯政同謀,陷害昏君的發法子就更多了。讓斛斯政籌辦大軍軍需時少報一些,儘量壓縮昏君大軍隨身行糧的數量,讓昏君大軍提前與高句麗人血戰、惡戰,不都是辦法?”
這個時空楊玄感準備起兵前的環境,終究是與歷史同期有了很大的變化,蕭銑帶來的蝴蝶效應已經發酵了這麼多年,以至於大局方向都有了輕微的變軌。所以楊玄感面臨的選擇變得更為雲波詭譎,更難決斷也就不足為奇了。
比如歷史上薩水之敗後隋軍應該只在宇文述的帶領下逃回來兩千七百人,其餘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所以楊玄縱楊萬碩兄弟被楊廣任命的虎賁郎將、鷹揚郎將都是空頭軍銜,手下沒兵。但現在跟著宇文述本人撤回來的,以及後來蕭銑海路幫助李景撤回來的薩水潰兵加起來也超過五萬了,這些部隊原來都是八柱國門閥將領們控制的府兵,既然活著回來了楊廣也只有在這些門閥中再安撫性安插將領,所以楊家在涿郡的“存量財富”自然不是歷史同期可比。
楊玄感“駑馬戀棧豆”的脾性可是一以貫之的,他既然捨不得自己在黎陽倉當留守經營起來的勢力,當然也會捨不得兩個弟弟在涿郡如今那點微薄的嫡系人馬,雖然只是兩個殘缺的府兵軍鎮,一個府只剩兩三千人,但好歹也是正規軍吶。
又比如第二個蝴蝶效應,那就是歷史上楊素對李密的推崇備至,如今變成了楊素臨終前對李密、蕭銑都很是推崇。但蕭銑又不與楊玄感深入接觸,只作避嫌之狀,卻極口稱讚自己才學謀略遠不如李密,所以李密在楊玄感心中的受信任程度也被心理暗示大大加強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