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廳廳長劉光等作為他的代表,隨同張學良的代表前往奉天與張學良當面會商東北易幟問題。
劉光到奉天后向張學良提出:(一)東三省歸國民政府節制;(二)奉行三民主義)(三)改懸青天白日旗。張學良表示:這三條均可辦到,但必須首先解決以下四項:(一)外交問題,請立示機宜;(二)黨務方面,先派員赴南方見習,再舉辦黨部;(三)政治分會由其組織請求南京委任;(四)停止對熱河的軍事行動。劉光當即將張學良上述意見電告北平蔣介石。
7月16日,蔣又加派何成浚、孔繁蔚為南京全權代表赴奉,直接同張學良商談。經雙方往來洽談,順利達成協議,決定於7月22日宣佈易幟。
不料,日本人斜路殺出,施加巨大壓力,公然干涉東北易幟。
日本侵略者在炸死張作霖(扶助復辟派一舉奪取東北三省的罪惡圖謀失敗後,轉而決定向張學良施加強大的壓力,迫使他在東北搞獨立王國,使東北成為日本控制下的傀儡政權。
早在6月25日,日本駐奉天總領事館總領事林久治郎曾謁見張學良,聲稱接到田中首相訓令,勸告張學良:“為今之計,東北宜以保境安民為重,勿過於向南方採取接近態度。”
7月12日,林久治郎第二次奉命謁見張學良,公然表示日本反對東北當局與南方妥協而易幟,並威脅說:此舉將導致東北治安秩序陷入混亂。
7月16日,張學良親自拜訪林久治郎,告以東北與國民政府商洽和平統一的條件,並徵求其意見。林答以容請示日本政府後再行答覆。林久治郎得到政府的訓示後,於7月19日謁見張學良。林久治郎直接把田中首相的書面警告交給張學良,內容為:(一)南京政府含有共產色彩,其地位尚未穩定,東北實無與其聯絡之必要;(二)如果南京政府以武力壓迫東北,日本願不惜犧牲,盡力相助;(三)如東北財政發生困難,日本銀行願予以充分接濟。張學良閱後,很冷靜地問道:“我是不是可以把日本不願中國統一的意見,或東北不能易幟是由於日本干涉的情形向南京政府報告?”林久治郎無言以對。只是說日本政府的意見,希望予以充分考慮。兩人不歡而散。
鑑於日本的強硬態度和巨大壓力,張學良不能不有所顧慮。他授意奉系勢力統治下的熱河特別區都統湯玉麟於7月19日發出通電,宣佈……改易青天白日旗,一體服從三民主義”。
日本對熱河尚鞭長莫及,對熱河的易幟沒有阻撓。
7月19日,張學良分別致電王樹翰、何成浚等,要他們將日本人的警告轉陳蔣介石。
7月21日,張學良致電蔣介石,表示不能馬上踐約,要求蔣指定地點,他願與蔣當面商談。
但蔣介石堅持認為日本未必敢立即採取軍事行動,即使出兵,全國必為東北後援,要求張學良當機立斷、毅然宣佈易幟。當天,蔣介石在北平接見王樹翰等,說:“應催張學良不可為倭奴恫嚇所折服,當即決定通電錶示服從中央,以救東北救中國。”
同一天,何成浚、劉光復電張學良轉達蔣介石的意見:“總座之意,以日人態度如此,尊處愈有當機立斷、毅然宣告之必要。蓋日人此等舉動,非僅悍然干涉我國內政,直已視東三省為彼俎上物。今懼別生枝節,而猶豫不決,以後將永遠受宰割,東三省不復為我國領土,先生亦豈能更有立足之地?……東三省存亡,即中國之存亡,系乎先生今日之舉惜,務望即日宣告易幟,完成統一。
7月23日,蔣介石覆電張學良,再次要求“請先毅然斷行,以救中國”。面對南京政府的一再催促,張學良在7月23日對記者發表談話,表明其擁護統一的態度與不能立即宣佈易幟的苦衷。他說:“餘現感到欲救中國之危亡,宜速謀南北之統一。故自先父去世,即迭派代表與國府要人接洽妥協。一兩日來已急遽接近,(即將)成為事實,斷不因日本警告即行終止,或當藉日本警告便誠心地進一步與國府早謀妥協。質言之,餘與國府精神上已趨一致,現不過形式上之易幟之問題,尚須遲緩一、二日實行而已……”
頂住壓力易幟(3)
7月24日,張學良再次致電蔣介石,進一步解釋:“東省易幟不能立時實行,弟對兄方深愧疚,乃蒙曲垂愛護,益覺汗顏。或有疑日方警告系弟故弄手段,弟可誓諸天日,且弟之為人,向不肯欺人自欺,請詢君實、小岱即可盡知。如再懷疑,並可派員來奉監督一切。總之,弟現在實處兩難,不易幟無以對我兄,無以對全國;易幟則禍亂立生,無以對三省父老。數日前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