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違背盟約,要言而有信。”
言簡意賅,大義凜然。比起呂后搖尾乞憐、媚態百出的回信,真是天壤之別。
冒頓單于收到劉恆的回信時,已經是身染重病。冒頓,這位匈奴歷史上最傑出的梟雄,創造了無數奇蹟的奇才,最終也在死神面前敗下陣來,經過一番苟延殘喘,這個曾經橫掃北亞和中亞、令對手膽戰心驚的巨星隕落在草原上。
冒頓的兒子稽粥繼任匈奴單于,號為“老上單于”。
與匈奴人趁火打劫不同,老上單于上臺後,大漢政府便準備新的和親計劃。
劉恆,為了信守盟約,延續和親的傳統,便挑選了一位王族女子,準備嫁給老上單于,作為閼氏(單于的妻妾),這是第三位出嫁匈奴的和親代表。
劉恆還為和親使團選擇了一名隨行官。選誰去呢?當時宮內有一名宦官,叫中行說,這個人很聰明,能說善辨,非常的機智,而且中行說出生在燕國,燕國靠近匈奴,所以對匈奴的風俗人情比較瞭解。劉恆認為中行說護送和親隊伍去匈奴挺合適的,就差人通知中行說,要他做好準備,隨時啟程。
沒想到中行說對這項使命一點也不興趣,一口拒絕了。他在皇宮中,因為能說會道,善於巴結後宮的貴妃們,左右逢源,也算有點權勢。現在突然一紙命令,要他離開富麗堂皇的後宮,去到寒冷荒涼的匈奴,他心裡很是不樂意。
劉恒大怒:你不過是小小宦官,居然也膽敢討價還價,你不去,偏讓你去。
觸犯天威,中行說沒得選擇了。他恨恨地詛咒說:“非讓我去不可,我一定會報復,把漢室攪得不得安寧。”
劉恆本來欲透過和親政策來羈縻匈奴,來維繫兩國的和平共處。
然而這回劉恆棋錯一招,下錯了一個子,這個子就是中行說。
心懷不滿的中行說跟隨和親車隊抵達匈奴後,立即向匈奴投降,成為一名大漢奸。
作為和親隨行官,中行說的使命是促使漢匈兩國和平相處。但是中行說因為一己之私,全把什麼國家責任、什麼民族大義,全拋到九霄雲外,一心鑽營如何來報復漢文帝,把漢、匈兩國的關係攪得一團糟。
中行說本是一名宦官,溜鬚拍馬是他的本事,況且他口才極好,善於奉承阿諛,所以居然深得老上單于的寵幸。這個賤骨頭,從此不再以漢族人自居,而是以匈奴人自居了。
從此,中行說不遺餘力地攻擊漢帝國的方方面面。
漢帝國苦心積慮的和親政策,幾乎毀於中行說一人之手。
當時漢帝國的絲綢在匈奴很是受歡迎,匈奴許多貴族都以穿著中國絲綢為榮,同時,中國的美味食品,也很受匈奴人歡迎。
中行說不高興,跳了出來說:“匈奴的人口,比不上中國的一個大郡,但是卻可以無敵於天下,就是因為穿著飲食上,從來不必仰賴中國。現在匈奴上上下下都喜愛中國的衣物食品,以為至寶,這樣恐怕中國只需輸入一二成的物品,匈奴怕是要全國上下歸降漢室了。”
中行說發表完歪論,又怕眾人不相信,就故意穿著絲綢在荊棘叢中奔跑,結果衣服被割得破爛不堪。他把這件破絲綢展示給眾人:漢地的絲綢,根本不實用。他又穿上匈奴的氈裘,到荊棘叢中又跑了一圈,氣喘吁吁下來,氈裘完好無損,於是便說:匈奴的衣服很結實耐用,何必要舍長取短呢?
老上單于覺得中行說所言,有些歪理,所以就不再稀罕漢帝國的絲綢、美食。
中行說以前在漢宮時,粗通文書算術,到了匈奴以後,發現匈奴的文化著實落後,全國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牛羊馬匹,誰也搞不清楚,所以中行說就把自己學到的粗淺的文書算術知識,教給匈奴人,如何建立人口簿冊,如何登記牛羊數目,分別條目記事。這在漢帝國只不過是粗淺的學識,但是老上單于卻以為中行說是個博學多才的人,非常的器重。
中行說還不知足,盡出餿主意,力圖破壞漢匈兩國的友好關係。在以往兩國的文書中,漢帝國致匈奴的文書是有一定的規格的,書簡長一尺一寸,文書的固定格式是“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但是匈奴致漢帝國的文書卻沒有固定的規格。
中行說對老上單于說:“這不行,匈奴的文書,要比漢帝國更要有氣派才行。”於是就搞了個花樣,匈奴書簡長一尺二寸,比漢帝國的書簡長了一寸,書簡上的封印也比漢帝國的封印要大,更誇張的是,中行說設計了一個固定格式,寫著“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儼然以一種居高臨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