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1/4 頁)
得來全不費功夫!假戲還得真作。
王莽親自前往高廟,畢恭畢敬地接受了這份上天的啟示。回到未央宮後,迫不及待的王莽立即下書:此乃是冥冥之中天意的安排,非人力所致,赤帝劉邦的神靈,以金匱將上天旨意下傳,我豈敢違抗?
做足了戲之後,政權的交接水到渠成。
西漢王朝在沒有掌聲的寂寞中悄然謝幕。
這個曾經令周邊蠻族為之膽戰心驚的偉大王朝,曾經轟轟烈烈地崛起,轟轟烈烈地開拓,留下無數的偉大英雄的故事與足跡,但卻草草收場,不僅沒有死得轟轟烈烈,反而窩窩囊囊的。
一個新的王朝產生了,因為新,所以王莽改國號為“新”。
國號很“新”,但鍋裡煮的藥,卻很古。
王莽要建立起他的復古天堂的夢想。
他躇躊滿志,意氣紛發,他把山河踩在腳下,將日月握在手中。
然而,他並沒有將國家帶入太平盛世,反而外夷紛叛,天下大亂。
王莽站在山巔之上,看到的只是普照大地的陽光。
而山下的人,卻早看到烏雲密佈,電閃雷擊,暴風雨要來臨了。
【二、文字遊戲的嚴重後果】
王莽篡位改朝後,開始雄心勃勃的復古大改革,他想象中的儒家天堂似乎觸手可及了。
他開始改革官名,一大串的古代官名,把人看得眼花瞭亂。王莽對這些古代的官名似乎情有獨衷,或許名稱背後是他嚮往的古代盛世,於是乎什麼“左輔”、“右拂”、“少阿”、“羲和”、“太阿”、“後承”等一大堆古代官職都冒出來,看得所有人是一愣一愣的。
王莽意猶未足,又把許多正在使用的官職改為古奧的名稱,“大司農”改為“納言”,“大理”改為“作士”,“太常”改為“秩宗”,“大鴻臚”改為“典樂”,“少府”改為“共工”等等一大堆。所有的人都倍感苛煩,惟獨王莽樂在其中。
熟悉儒學典籍的王莽又發現,帝國中有不少封國,封國國君稱為“王”這是不合古制的,《春秋》不是彰顯大一統的真義嗎,“天無二日,土無二王”,這些王號必須全部撤除,還是沿用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改朝換代了,所以必須要收回前漢授予各封國、藩國的印綬,改用新朝的印綬,而且地方官職很多也換了新的名稱,要更換新的大印。
王莽派王奇等十二人,掛了“五威將”的頭銜,作了一番巡迴展覽,展覽品是四十二件神秘的檔案,包括前面提到的“天帝行璽金匱圖”、“赤帝璽邦傳予黃帝金策書”等,向封國、郡縣以及外夷解釋說明新莽政權取代劉漢政權,是天意所授,是合法的。
這些五威將們的另一個目的,便是要收回以前漢朝政府發給的印綬,更改為新朝的印綬。王莽又在文字上大做文章,因為“王”的稱號被取消了,一概改稱為“侯”,所以印章的字也有差異,王的印章稱為“璽”,而侯的印章則稱為“章”。
國內的封國懾於王莽的淫威,不敢不從,更換印章這事進行很順利,東北的玄菟、樂浪、高句麗、夫餘等小國也不敢對抗中國。
但是五威將到匈奴時,卻遇到了一些麻煩。
這裡簡單地回顧一下陳湯遠征後,至王莽篡權這段時間匈奴的狀況。
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郅支單于覆滅了,最興奮的人莫過於呼韓邪單于了。此時的他,才是真正的匈奴單于,他的心情很複雜,既喜且懼。喜的是他的對手、兇悍勇猛的郅支單于居然被陳湯所誅,懼的是強大的漢帝國更不能得罪了。
元帝竟寧元年(前33年),呼韓邪單于入朝覲見皇帝,並且重提中斷許久的漢匈和親。元帝答應呼韓邪單于的和親請求。一位美麗的女人從此進入了歷史的前臺,她,就是芳名流傳千古的王昭君。
王昭君字嬙,在幾年年,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選掖庭,在美女如雲的後宮中,要脫穎而出不僅要美麗,也需要機遇,但王昭君沒有機會,一連幾年,她連皇帝的面都沒有見過。後宮就象枷鎖一樣,王昭君的青春就在無聊中消磨,她對未來幾乎是絕望了,看不到腳下的路會延伸向何方,她看著年老的宮女在寂寞中死去,她心中一陣迷惘:這也將是我的命運麼?
正好呼韓邪單于來朝,漢元帝慷慨地送他五名宮女。此時王昭君央求掖庭令,準備她嫁到匈奴去。匈奴一片荒寒,其他宮女躲避都來不及。但王昭君心裡很明白,皇宮雖然極盡奢侈豪華,但卻充滿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