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得阻攔。
衛滿答應了漢帝國提出的條件,作為回報,漢帝國向衛滿的朝鮮賞賜了大量的財物。衛滿拿到這些財物後,就添置了不少武器,練了不少兵,便把周邊的真番國、臨屯國(今朝鮮中東部,三八線東側)等國家收拾了,作為朝鮮的藩國。
就這樣,朝鮮與漢帝國相安無事數十年。
衛滿死後,王位傳給兒子,兒子又傳給孫子。衛滿的孫子,朝鮮國王,名叫衛右渠。
衛右渠當權時,作為漢帝國的藩臣,他從來不去中國朝見皇帝。
真番國王想要上書中國皇帝,請求前往中國朝見,在朝鮮半島南部的辰國國王也有同樣的想法。但真番國與辰國要進入中國,必須經過朝鮮國。衛右渠擔心這兩個國家投靠中國,這樣的話,朝鮮國對他們就會失去控制力,所以極力阻撓。
這事讓漢帝國政府知道了。武帝劉徹認為衛右渠的作法,違背了當年其祖父衛滿與漢帝國政府達成的協議精神,便派出一名使者前往朝鮮,與朝鮮政府進行溝通。
元封二年(前109年,即滇國歸附中國這一年),中國使節涉何抵達朝鮮首都王險城,與衛右渠進行談判。
涉何指責衛右渠破壞漢、朝兩國的協約,阻撓鄰國的元首到中國朝見皇帝。
衛右渠心想:要是我同意讓真番、辰國這些小國朝見中國皇帝,那我這個朝鮮半島的霸主還當得成嗎?所以衛右渠對中國使者採取強硬的態度,堅決拒絕漢使者的要求。
談判破裂!
作為中國的藩國,衛右渠還是派出一位裨王,護送中國使團到達漢、朝邊境清川江。
就在這個時候,涉何突然發難,擊殺護送的朝鮮裨王。自從張騫立功於絕域以來,大凡出使外國的中國使者,都渴望能立功於異域,博取功名。涉何遠涉萬里,出使朝鮮,結果卻兩手空空,無功而返,心情很是鬱悶,所以心裡想道:不如擊殺朝鮮裨王,也好回朝領賞。
涉何殺死朝鮮裨王后,帶著首級返回長安,向武帝劉徹回稟。當然涉何編了一套故事,吹噓自己殺死朝鮮的大將。劉徹聽了很高興,認為涉何是個果斷勇敢可用之才,便拜涉何為遼東東部都尉。
遼東與朝鮮接壤,涉何無故殺死護送漢使團的裨王,令衛右渠大為震怒,便發兵攻打遼東。涉何打仗卻是外行,面對朝鮮的軍隊,抵擋不住,最後被朝鮮軍斬殺。
這下輪到武帝劉徹勃然大怒了。
這些年,劉徹平定南越、東越,在西南開疆拓土,武功赫赫,小小的朝鮮,居然吃了豹子膽,越境殺死漢帝國的都尉,衛右渠這小子,活得不耐煩了。
天子暴怒,天下為之震動!
一輪新的遠征開始了。
元封二年(前109年)秋季,劉徹將全國被判處死罪的囚犯赦免,編入遠征軍。曾在南越戰場與東越戰場立下戰功的樓船將軍楊僕,擔任遠征軍的海軍司令,率領龐大的戰船,下轄五萬名士兵,從封國齊國出發,出渤海,直趨朝鮮。陸軍司令由左將軍荀彘擔任,從遼東出發,直逼清川江。
楊僕立功心切,帶領七千人的先頭艦隊,率先抵達朝鮮首都王險城(平壤),這七千人是封國齊國計程車兵,在王險城附近強行登陸。
朝鮮國王衛右渠已經做好迎戰的準備,據偵察兵發回的報告,漢軍在王險城登陸計程車兵不過六七千人,衛右渠聽了大喜:先把這七千人的漢軍吃掉。
數萬名朝鮮兵向楊僕的灘頭陣地發起了強攻,這些齊國來計程車兵,看來作戰經驗比較不足,抵擋不住朝鮮軍隊的一波接一波的攻擊,便逃竄到山裡。楊僕制止不住,一轉眼的功夫,楊僕發現自己快成為光桿司令了,不行,也得快跑。
楊僕也逃進山裡,在山裡頭躲了十幾天,等到朝鮮軍隊退走之後,才慢慢找回他失散的部分部隊。看來出師不利,有點過於輕敵了,楊僕頗為狼狽。
海軍出師不利,陸軍呢?也很不順利。
陸軍司令、左將軍荀彘率由遼東士兵為主力的漢軍先鋒,向漢、朝邊境挺進,後續部隊是由強悍的燕國、代國計程車兵組成,尚未到達前線。
朝鮮國王衛右渠在清川江佈置要塞,加派軍隊固守,加強防禦工事。荀彘的先鋒部隊抵達清川江後,與朝鮮軍隊激戰,戰鬥陷入膠著狀態,荀彘一時無法突破朝軍的防線。遼東士兵的戰鬥力差,朝鮮軍隊一反攻,不少人轉頭便逃,荀彘氣死了,以軍法論罪,處死了不少逃兵。
武帝劉徹見海陸兩軍的進攻均受挫折,轉而希望用和平談判的方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