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1/4 頁)
“張恪堅決要求這樣,不然就換總經銷商,海州的分公司為此準備了幾百萬資金來中轉。怎麼了,張恪沒跟你提起這事?”
海泰與嘉信的合併正式啟動了,謝晚山親自擔任總經理,蔡緋娟調回省城,代表海裕出任副總經理,周遊主動要求留在海州,負責海州的分公司。
原先正泰、海裕派駐海州的職員大多數是中層管理人員,這次差不多都會調回合併後的省城總部。只在海州保留分公司的話,不需要多少職員,之前在海州招聘大部分行政人員差不多有三十餘人會在這些重組中裁退。
張恪答應由錦湖接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飲食廣場專案需要一批行政財務人員,新光造紙廠運營正常之後,錦湖還需要向造紙廠派駐財務、採購專員,讓蔣薇不需要將大部分的精力耗在造紙廠,本身錦湖也需要補充職員,至少看起來有公司的模樣。週一平、劉明輝,與蔣薇同時進入海裕的兩個人,沒有調職去省城的總部。週一平的女兒還小,他留下來給周遊當助手,擔任海州分公司的副經理。劉明耀青梅竹馬的女朋友還在海州大學讀書,以他自己的話說,他與他女朋友誰都不放心誰,所以只能留在對方的視野之內,他沒有離開海州,率領原海泰一部分市場部的員工跳到錦湖,組建錦湖公司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部門:專案策劃部,首先就是配合召至剛進行飲食廣場專案的開發。
人員調整與裁併是公司重組中最頭疼的問題,由錦湖公司接受絕大部分的裁退員工,為海泰貿易節約數十萬的裁員成本。
錦湖的態度,讓謝晚山十分滿意,在他看來,雙方都還處在蜜月期,在考察過中高檔文化用紙的市場需求之後,謝晚山同意錦湖提出的提貸前結算貨款的要求,已經消除周復擔憂的銷售回款問題。
正如周復擔心的那樣,在九十年代,經銷商拖欠貸款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大經銷商完全可以憑藉手裡的渠道資源、銷售份額來要挾廠家給予給更多的優惠。
僅東海省每年就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中高檔文化用紙,新光造紙廠的產能還遠遠無法彌補東海省的市場缺口。張恪還需要擔心謝晚山會拿銷售渠道來要挾自己?與謝晚山談崩,還可以找盛鑫合作,除了盛鑫之外,中高檔文化用紙的市場現狀也會讓省內其他大經銷商心動。經銷商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市場,但最終的決定因素還是市場與利潤。
在市場未飽和之前,廠家不能控制經銷商,反而讓經銷商控制,那簡直是對張恪管理能力的侮辱,在市場趨向飽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品牌優勢,也是最終控制市場的最重要因素,經銷商永遠只會是整個市場行為中的一環。
張恪知道在九十年代,渠道資源是相當重要的資源,但是並非重要到不受控制,所以才會向正泰集團讓步,出售海泰貿易的股份,不再試圖直接控制渠道資源。
當然,這種種一切,與新光造紙廠的生產沒有直接的關係,周復並不清楚詳細的情況,所以在知道海裕公司採用信用證支付的形式與海外貿易商進行原料紙漿的交易,才會有那樣的擔憂。
第二篇 迷情 第一百零三章 突如其來的溫柔
九四年,國內政府還不習慣開誠佈公的面對媒體、公眾。其實這一點,在今且十幾年的時間裡,都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市委書記諂害副市長的情節一經公佈,無疑會引起國內外媒體極大的興趣,無論哪方面,都不希望媒體糾纏這種令人難堪的細節。
出於這種考慮,不可能公開審理此案,一些細節也不會向媒體公佈。
即使歷史不發生逆轉,丁向山拖延到五年後再陷入牢獄,關於陷害唐學謙的細節也沒有向公眾與媒體公佈,市民只是道聽途說的流傳各種版本的謠言。
西霞區檢察院會另外派檢察官趕往海州向唐學謙、張知行等人聆訊相關案情,張恪也可以不用到省城來。考慮到許思的情緒,張恪藉口他不需要搞特殊化,向學校請了三天假,搭市裡到省城公幹的公車,15下午抵達省城。
16日,張恪是由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金國海親自送到西霞區檢察院的接受聆訊,對與他相關的案情進行復核。
許思也是這一天接受西霞區檢察院的聆訊,與張恪安慰她的話一樣,整個程序非常順利,沒有人希望糾纏這個細節,一天就完成審查。當夜,張恪照例住在徐學平家,許思在賓館枯坐了一夜,她來省城前,沒有跟家裡說起緣由,只說到省城出差。許思也沒有讓許維知道她來省城,她不是能掩飾情緒的人。
第二天,西霞區檢察院經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