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名字,因他向來不拿正眼瞧那群和尚道士。所以直接無視。
黃庭堅拜罷,獻上幾本書稿、字帖作為拜師禮。按照禮節,蘇軾應該回賜對方一些文房四寶以示勉勵,他一摸身上,才想起剛才一直與趙興交談,竟忘了準備禮物。這讓他有點尷尬,正急切間,趙興伸手一攙他,衣袖裡立刻多了一件硬物。
蘇軾何人也,他馬上明白手裡這件硬物的意義,連忙順手遞給黃庭堅,一邊遞一邊悄悄看了一眼是何物,這一看,讓他嚇了一跳。
竟是一方翡翠硯。
黃庭堅面帶微笑,看到蘇軾袖子一展跳出一汪青翠欲滴的翡色,他也嚇了一跳。等到硯臺入手,才發現蘇軾遞上來的真是一方翡翠硯。
這是一整塊翡翠雕成地硯臺,翠色濃的像春天地西湖水,讓人愛不釋手。
宋代有四大名硯,但寶石硯不列名其中。然而,還是有人用大塊玉石做硯臺的,由於材料的珍貴,這樣的玉硯一出,立刻成為名品。翡翠硯較為少見,用這麼大塊品質上等的翡翠做硯臺,黃庭堅也是第一次見到。
這未免太豪奢了吧。
這塊翡翠硯形狀並不大,屬於“掌中硯”地一種。它地體積約有一巴掌大小,磨完墨後,可以握在手裡,一邊蘸墨一邊書寫。硯臺造型採用的是佛教人物,似乎是“多臂天王”捉鬼地場景,幾條伸出的手臂正好可當作筆架擱筆,或者伸手抓握。而惡鬼張開、呼救的大嘴則成了墨池,
掌中硯的墨池多數比較深,所以寶石壁顯得特別厚,這個硯臺也是如此,現在翠綠的墨池空空蕩蕩,但如果蓄上一汪墨,翠綠與黑色形成鮮明的對比,那張惡鬼的嘴愈顯猙獰,整方硯臺的景觀便愈加生動。
黃庭堅也是喜歡繪畫的人,略一端詳,他已經發現這副硯臺的珍貴,珍貴到他用不起的程度。他連忙推辭:“恩師,這東西太貴重了,學生何德何能,竟享用這樣的名硯……恩師還是收回去吧。換一樣東西再賜予學生。”
蘇軾也被這方硯臺的奢華嚇了一跳,略一猶豫,想到趙興地豪奢。他馬上釋然:“你還是拿著吧,這東西也沒你料想的那麼罕見,只是一件玩物而已。”
蘇軾的答話很平淡,讓黃庭堅摸不清深淺。他很奇怪:傳說中。蘇軾沒這麼富有啊。聽說他們在黃州,窮地要自己種田才能吃上飯,這就是“東坡居士”這個名號的由來。怎麼現在蘇軾出手如此奢華?
黃庭堅四處查探觀禮人的表情,王鞏看見了趙興剛才的小動作,他衝黃庭堅使了個眼色,手指藉助衣袖地遮掩,微微指了下趙興,黃庭堅立刻明白,他略一謙虛。閃電般收起了硯臺,老老實實行禮:“長者賜,不敢辭。”
禮畢,眾人紛紛上前來祝賀,趙興趁機摸出了房子,來到了廚房。幾名酒店的夥計正在那裡忙碌,門口侍立著數位跑堂。趙興掃了一眼廚房。立刻皺著眉頭退了出去,站在門口向裡面打量。
廚房裡銀光閃閃。這是銀餐具的光芒。但這些餐具不屬於蘇軾。
蘇軾是個喜歡在家裡請客的人,酒家辦這事叫“外會”。宋代酒店作風豪爽,主人如果連續幾次在家裡包席,他們就會扔下一套純銀餐具,在客人家備用。宋人富裕。東京汴梁城內。即使是最小店面的窮館子,也有數套這樣純銀打製、每套價值四五百兩銀子的餐具。
銀餐具雖讓廚房添了層浮華氣。但在趙興看來,這餐館在管理學上實在欠缺,整間廚房亂糟糟的,廚具擺放的毫無頭緒,鍋碗瓢盆亂堆亂放,令他有點想罵人。然而,沉吟片刻,他想起宋代的廚房並沒有上下水,所以,眼前這種程度地衛生狀況,已經屬於當時少見的乾淨了。
考慮到屋裡還有客人,現在動手收拾跑堂有點不合時宜,趙興忍住了衝動,他抬手招呼等在一邊的管事,詢問:“你們是哪家店裡的?”
管事很驕傲,在他想來,趙興一個外地人,穿著打扮典型的不合時尚,能知道什麼名酒名菜。他的回答語氣驕傲:“小的們是和樂樓地,學士常在我們店裡訂餐飯,一向很滿意……”
趙興打斷對方的話:“和樂樓,小亮現在可還頻頻大亮了?”
這話一出,那名管事立刻矮了三分,他諂媚地笑著問:“大官人認的我家老爺?”
“小亮的大亮”是個笑話。
和樂樓掌櫃董小亮今年才二十出頭,兩年前他想要接管父親的班,其父親戲言:“小亮而已,如何能當大事。”意思是他太年輕,還需要磨練。
董小亮立刻回答:“吾年滿二十,已是大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