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整肅思想
宣揚“惟神之道”
篡改歷史
灌輸“協和”精神
強行軍訓
高壓統治
校歌
張維庸:工業專科學生的經歷
小學
國民高等學校
新京工業大學
陳尊三:我經歷的奴化教育
學習內容
朝會
“階級服從”
“勤勞奉仕”
宣傳“聖戰”
日本神道、神社
刊物、電影
王成福:流動的學校
親歷“九·一八”
考入東北中山中學
後記
編後記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教育侵略日本對華教育侵略(1)
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教育侵略是伴隨著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侵略而產生和進行的。教育侵略不僅是其整個侵略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比軍事佔領、民族壓迫、經濟掠奪更狡猾,更毒辣,更具欺騙性,危害也更嚴重。
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教育侵略的根本目的是要泯滅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培養服從於日本侵略、殖民統治的順民和為其掠奪我國資源服務的勞動力,用效忠於至高無上的日本天皇為核心價值觀念的軍國主義文化取代中華文化,使中國永遠淪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
日本的教育侵略經歷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漫長過程,隨著日本侵華的範圍、規模日益擴大,其殖民地教育也日漸擴大和完備。在這整個過程中,儘管教育侵略在為擴大殖民地、鞏固殖民統治服務這一點上是前後一貫、始終如一的。但是日本侵略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區域所採取的具體政策、策略、方法也是有所不同和日臻完備的。
清末民初對華教育滲透
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成為一個濃厚封建性的新興帝國主義國家,積極推行對外擴張的侵略政策。1890年由明治天皇頒佈了作為教育總綱領的《教育敕語》,把封建忠孝道德和皇權思想統一於實現軍國主義的無限慾望中。在覬覦中國領土的同時,以《教育敕語》為基本理念,千方百計對中國進行教育文化滲透,積極地為侵略擴張做準備。清政府在“教育近代化不應影響國家的社會性質,留學日本不應帶來西方的民主政治學說”王桂主編《中日教育關係史》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26頁。的心態下,把學習日本的教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這樣,中、日兩國就在不同目的的驅使下建立了教育交流的特殊關係。
成立東亞同文會
1880年3月9日,日本成立了興亞會。它是日本最早研究中國和亞洲問題的學術團體,並創辦了一所中國語學校。1884年,日本在上海創辦東洋學堂。1897年4月,日本的知識分子和政治家在東京成立了東亞會,支援中國的維新派推翻清朝統治。1898年6月,又在東京成立同文會,主要工作是:研究中國問題;在東京發行雜誌,在上海設會館,創辦學校。不久,東亞會與同文會達成協議,在“保全清國”的基礎上合併為東亞同文會。
東亞同文會的作用主要是:
1�培養人才。在中國和日本分別建立學校,其培養目標:一是招收中國學生,“開發中國人風氣”;二是招收日本學生,培養他們到中國工作的能力。而在中國設立的學校,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遠遠超過了日本國內。到20世紀初為止,先後創辦了福州的東文學社(1898年),泉州的彰化學堂(1898年),漳州的中正學堂(1899年),廈門的東亞書院(1900年),南京的同文書院(1900年,後遷到上海,改名為東亞同文書院,為高等教育性質),天津的中日學校(1901年),漢口的江漢中學(1902年)等。這些學校每年都有來自日本的學生。據《教育雜誌》第二期(1910年)第九號記載:“日人在上海設立東亞同文館,將及十年。其歷次畢業諸生,多習華語,易華服。潛入我國內地,或考察軍政,或調查實業,必期有所得以去。本年在該國被選送入東亞同文館學生82名,已於西曆8月間由東京啟程來華。”
2�從事宣傳工作。東亞同文會出版《###省別全志》刊物,介紹中國政治經濟狀況;在日本定期舉辦講演會,宣講對中國問題研究的看法和中國各方面的情況,以便讓更多的日本人瞭解、熟悉中國。
3�為日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