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結元嬰[修](第1/3 頁)
《踏破抄襲之境[穿書]》最快更新 [aishu55.cc]
第九章
裴鏡清對著前方的萬千境界,恭敬三拜。
老者調侃他:“捨不得?”
裴鏡清起身,誠懇回答:“是捨不得。但更牽掛外面。”
想到玄真教,裴鏡清溫和一笑。
“那便出去,”老者十分灑脫,但又肅然提醒,“可還記得老朽說的話?”
裴鏡清點頭,莊重應道:“記得。”
抄襲之境為了不受裴鏡清反制,一定會使出各種手段,補完劇情,混淆資訊。
並且,也一定會繼續試圖除掉裴鏡清。
因此,裴鏡清絕不能掉以輕心。
“好!走,回識海,重塑金丹。讓老朽看看,你的唯物求真,修到了什麼境界!”
裴鏡清的神魂,回到識海。
識海沒發生任何改變。
上一次,裴鏡清神魂一回到識海,整個識海就靈氣湧動,清正劍意飄渺其間,連明鏡臺的寶光都不再那麼黯淡。
而這一次裴鏡清神魂歸位,識海竟然沒有變化。
老者聲音讚許一聲:“好。”
這並不是裴鏡清的修為沒有長進。
而是他在千秋大夢之境中反覆思考的問題,最終理清的結果。
他反覆思考的問題是:作為一個無神論的唯物主義者,他該如何認識這個修真世界。
這個問題他已得出結論,那就是:既然對現在的他來說,這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那他就該接受這個世界,並且努力認識這個世界,探索這個世界的客觀規律。
那麼接下來,認識世界後,就可以改造世界。
唯物主義認為,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
這就是為什麼,裴鏡清的識海,此刻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識海,是修士修為在大腦中的反映,也就是一種意識。
既然識海也是意識,那為什麼裴鏡清不可以控制它?
唯物主義認為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是人可以主觀能動地控制的。
當然,這個控制也要符合客觀規律,裴鏡清不可能無中生有地暴漲修為,也不可能把修為強行倒退,但控制住識海,讓它暫時不發生改變,還是能夠做到的。
事實,也正如裴鏡清所料。
如此一來,外界暫時無法察覺裴鏡清即將醒來,給裴鏡清爭取了時間。
十年一場大夢,他不知外界現在是什麼情況,不能貿然出去。
他打算等一個合適的契機。
畢竟,有位先生曾說過,“不打無準備之仗”。
推論得到了驗證,裴鏡清心底鬆口氣,聽到老者聲音的讚許,裴鏡清忽然意識到,現在自己的神魂回到識海,就和老者聲音一樣,是沒有實體的存在。
在千秋大夢之境中,他的神魂能凝成實體,而且是一個完全健康的實體,能進入先賢們各不相同的文心境界,與先生們遊山水、辯古今。
現在回到識海中,他雖然沒了實體,卻還能以主視角視物。
等出去,除了催動海雲紗時,他又要回到黑暗中了。
裴鏡清難免有些許悵然。
前世,他少年時就意外失明,剛失明時難以接受,後來也就習慣了黑暗。
但即使是教書多年後,要說生活中完全不會產生不安惶惑,那是不可能的。
他畢竟比常人少了一樣最重要的五感。
一個出行都成問題的盲人,完成基礎教育已是萬難,更不要說繼續深造。若不是有外公外婆的陪伴照料,為他排除萬難,悉心培養,才使他沒有失去更多機會。他已經足夠幸運。
卻沒想到,在千秋大夢之境中的漫長歲月,因為他的實體是健全的、又每天都在做喜歡的事,毫無障礙地追求知識與真理,這樣純粹的快樂,竟讓他對重新迴歸黑暗,產生了一絲牴觸情緒。
不可貪婪,裴鏡清自我反省片刻,想到玄真眾修和小九的安危,情緒沉靜下來,將那一絲牴觸湮滅。
老者聲音像是知道他在想什麼,故意大喇喇道:“有甚好傷懷!等你結成元嬰,識海中有你的元嬰本相,不就又看得見了?到時,你在識海中,就和千秋大夢之境中一樣。”
元嬰哪有那麼好修?按照上次出識海的情況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