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大悲觀音菩薩滿三藏。是夜夢所惠藥僧告之曰。汝尚肯三藏價誦我。卻不肯服我藥。既寤。即取服之。凡七日。遍身皮如脫去。鬚眉皆再生。邊公式說
。。。
 ;。。。 ; ;
夷堅甲志卷十 佛還釵
平江民徐叔文妻。遇金人破城。獨脫身賊手。出郭於水中行。惟誦觀音佛名。首插金釵恐為累。擲置水中。半途迷所向。有白衣老媼在岸。呼之令上。指示其路。曰、遇僧即止。又云、恐汝無裹足。贈汝金釵。視之蓋向所棄者。至一林中。見寺遂止。乃薦福也。次日、其婿蔣世永適相值。乃攜以歸。
。。。
 ;。。。 ; ;
夷堅甲志卷十 佛救翻胃
平江僧惠恭。病翻胃。不能飲食。夜夢一狸貓自項背入腹中。從此日甚。每過市見魚。深起嗜想。遂發意誦觀音菩薩百萬聲。日持大悲咒百八遍。復夢至山中遇道人。相慰問曰。吾與汝藥。俄青衣童籠一雞至。前貓自僧口出。徑入籠擒雞。因驚覺。病頓愈。
。。。
 ;。。。 ; ;
夷堅甲志卷十 歐十一
湖州民歐十一。坐誤殺人。配廣中。其妻在家齋素。日誦觀音。歐在配所。見一僧。呼曰、汝家妻孥極念。汝欲歸否。曰、固所願。遂出藥。擦其腕。初無痛楚。腕已墮地。血流不止。僧曰、可持以告官。當得歸。收汝斷手。勿失也。歐如言得放還。及中途。復見僧曰。汝斷手在否。曰在。取而續之。吻合如初。三事皆李檉與幾說。
。。。
 ;。。。 ; ;
夷堅甲志卷十一 梅先遇人
予宗人慶善郎中興祖紹興十二年。為江東提刑。治所在鄱陽。王元量尚書鼎從假二卒往夔峽。既回拜於廷。其一梅先者。獨著道服。拜至十數不已。慶善訝之。答曰、伺郎中治事退。當請間以白。少頃慶善坐書室。梅復至曰、初至夔州數日。有道者歷問所從來。令某隨之去。某應曰、諾。道者曰、汝當有妻孥。安能捨而從我。某曰、惟一妻一子。今得從先生。視彼如涕唾耳。道者甚喜。曰、汝能若此。良可教。吾將試汝。即於糞壤中拾人所棄敗履令食。初極臭穢。強齧不能進。道者笑自亟啖之。曰、如我法以食。歷數日。覺不復臭而味益甘軟。又問所以來此為何事。答曰、奉主公命為王尚書取租入。曰、如是當歸畢之。此公家錢如未了。不可從我。他日未晚也。某曰、家在江東。相距數千裡。豈能再來。曰、汝思我。我即至矣。又授藥方三道。曰、若乏用時。可合此藥貨。視一日所用留之。有餘棄諸道上。以惠貧窶。或無食。則茹草履。人與酒食。但享之。特不可作意。大抵無心乃得道耳。某拜之數十。又與某道服。曰、汝歸見主公時。拜之如拜我。但作此衣。勿易也。慶善曰。果如此。勿復為走卒。命直書合以自近。嘗召使坐取草履試之。梅展足據地坐。淨滌履而食。每數日即飲水少許。久之吐其滓。瑩滑如碧玉。以示慶善。慶善復還之。梅徑取投口中。食履盡乃已。時方二十四歲。即與妻異榻。曰、人世只爾。殊可厭惡。汝盍同我學道。不然。隨汝所之。妻始猶勉從。不一年。竟改嫁。慶善後予告。令往丹陽茅山。預三月鶴會。山有洞。常人慾入。須秉燭。然極不過數十步即止。梅索手而入。無所礙。聞石壁中若人叩齒行持者。至最深處得一澗。澗中水數尺。細視有書數軸。取得之。才沾漬其半。乃元祐中劉法師所受法籙也。後送慶善還丹陽。慶善有外兄病。每食輒吐。梅曰、瓢中藥正爾治此。取數粒與服。一日即思食。旬時病盡失。去慶善寓。訊代者為除兵籍。既得文書。遂辭去。後數年。曾一歸鄉里。今不知所之。
。。。
 ;。。。 ; ;
夷堅甲志卷十一 食蟹報
洪慶善從叔母。好食蟹。率以糟治之。一日正食。見杌上生蟹散走。大恐。呼婢撤去。婢無知。復取食。為一螯鈐其頰。盡力不可取。頰為之穿。自是不敢食蟹。
。。。
 ;。。。 ; ;
夷堅甲志卷十一 瓦隴夢
洪慶善妻丁氏。溫州人。雖居海濱。而性不嗜殺。後至江陰。有惠瓦隴百餘枚。不忍食。置之盆中。將以明日放諸江。夜夢丐者甚眾。**臞瘠。前後各以一瓦自蔽。皆有喜色。別有十餘人愀然曰。爾輩甚樂。我一何苦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