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被選中時,在家裡哭得一塌糊塗的悲慘情形,現在看來多麼荒唐、愚蠢、無知啊!
莊子認為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就像麗姬對於皇后生活的恐懼是一個道理,你根本不知道死亡後什麼樣,面臨死亡哭什麼呢?莊子用一個寓言講了這樣一個道理。
莊子到楚國去,途中見到一個骷髏,枯骨凸露,呈現出原形。莊子用馬鞭從旁邊敲了敲,問道:“先生是貪求生命,失卻真理,因而成了這樣呢?還是你遇上了亡國的大事,遭受到刀斧的砍殺,因而成了這樣呢?還是有了不好的行為,擔心給父母妻兒留下恥辱,羞愧而死成了這樣呢?還是你遭受寒冷與飢餓的災禍而成了這樣呢?還是你享盡天年而死去成了這樣呢?”
莊子說完,拿過骷髏,當成枕頭睡著了。
到了半夜,骷髏給莊子顯夢說:“你先前談話的情況真像一個善於辯論的人,看你所說的那些話,全屬於活人的拘累,其實人死了,就沒有你說的那些憂患了。你願意聽聽人死後的有關情況和道理嗎?”
莊子說:“好。”
骷髏說:“人一旦死了,在上沒有國君的統治,在下沒有官吏的管轄,也沒有四季的操勞,從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長久看作是時令的流失,即使面南為王的快樂,也不可能超過的。”
◎道教修心之法(3)
到了半夜,骷髏給莊子顯夢說:“你先前談話的情況真像一個善於辯論的人,看你所說的那些話,全屬於活人的拘累,其實人死了,就沒有你說的那些憂患了。你願意聽聽人死後的有關情況和道理嗎?”
莊子說:“好。”
骷髏說:“人一旦死了,在上沒有國君的統治,在下沒有官吏的管轄,也沒有四季的操勞,從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長久看作是時令的流失,即使面南為王的快樂,也不可能超過的。”
莊子不相信,說:“我讓主管生命的神來恢復你的形體,讓你重新長出骨肉肌膚,返回到你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左右鄰里、朋友故交中去,你願意嗎?”
骷髏皺眉蹙額,深感憂鬱地說:“我怎麼能放棄面南稱王的快樂而再次經歷人世的勞苦呢?”
恐懼心理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對於那些神秘和恐懼的事物,對它們越不瞭解,恐懼感就越強。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就是如此。
人總是習慣性地把死亡想象成:失去、虛無、黑暗、痛苦,所以,在人的心裡,死亡成了絕望的代名詞,我們自以為是地被自己的想象所欺騙,因而生出了種種恐懼,又讓這種恐懼佔住了內心,影響了活著的心情(注意:道家就是為了“不影響活著的心情”,才採用了對於死亡心理的干預治療),所以道教重點在於研究如何“快樂地活著”。
道教對於恐懼死亡的心理所採用的干預療法,目的是為了“自在的人生逍遙遊”。
由此,道教提出了第二個心理療法。這種療法要達到的目的是:透過追求長生成仙,達到延年益壽,快樂地活在當下。我認為,道教的最響亮的口號是:我命在我不在天。
有人說道教的教義,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得道成仙。道教崇拜神仙,嚮往神仙長生不死,自由自在地快樂生活,他們認為神仙並非異類,人們只要透過修煉,就能夠得此大道而變形成仙,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道教發明了針對“快樂生活”的心理療法,當然也有藥物療法(煉丹術)。我們來看看道教針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觀點,產生的修身養性的心理調整方法。
首先,“我命在我不在天”中所說的“命”,是指:1。壽命;2。性命;3。生命。
壽命:道教認為,人的壽命應該由自己主宰。為了主宰壽命,道教發明了煉丹術,以求“大藥”來長生不死。
性命:道教認為性與命關係密切。“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又說“人生之命有長短者,非自然也”。皆由人是否重視“養性合道”使然。因為,性是命的附屬,或者說是性命一分為二的一個方面。而性是可以或者說比較容易在後天發生變化的,所以人們應該自主地去改造、改良“性”。那麼,養性,是指哪些“性”呢?
1。人性。
2。習性。
3。性情與性格。
4。性慾及性功能。
綜上可以看出,除了第4條以外,前三條的修養,都是現代心理學研究的範疇。
道教對人類心理學科學的貢獻大矣!因為道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如何對待“從死到生”人生歷程的最適合中國人的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